半年前還聲稱不考慮外賣渠道的便利店第一品牌7-Eleven,如今也妥協了。
目前,北京市所有251家7-Eleven門店已全面接入美團外賣平臺,上線的商品SKU數為1000多種,低于其線下門店2000左右的數字。北京7-Eleven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未來如果條件合適,也會考慮餓了么等其他平臺。但更具體的信息目前還不便向外透露。 打開美團APP,以東四環遠洋國際大廈附近為例,在美團超市子欄目中,可以看到東四環中路和慈云寺的兩家7-Eleven,目前兩家店的促銷活動各異,東四環中路在進行咖啡第二杯半價的促銷,而慈云寺店更熱衷于向顧客推銷7S等自有品牌商品。 ![]()
不同的7-11在美團上的活動不同
美團平臺上,7-Eleven的競爭者眾多,不僅有全家、羅森等日資便利店,好鄰居鮮生活、京東便利店等依賴線上渠道的便利店,還有家樂福、卜蜂蓮花為代表的大賣場。
實際上,此前北京7-Eleven對于接入外賣平臺一直持謹慎態度。其相關負責人在今年2月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表示,并沒有接入外賣平臺的打算,更多想要服務于周邊顧客,并稱“叫外賣不是顧客真正想要的,顧客真正想要的是方便。這一點外賣平臺通過送到家來實現,而7-Eleven依靠多開門店也可以做到。如果把自己的商品交給外賣平臺配送,沒有辦法發揮自己的長項。” 但過去3年里,便利店接入外賣平臺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在便利店網絡密集的上海,2015年2月,全家便利在其1000多家門店中挑選了大概280家與百度外賣開始合作;2016年,重慶7-Eleven也接入了美團、京東到家等平臺;今年2月,全家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212家核心地段門店入駐京東到家,計劃到今年底,還會有500多個全家便利店陸續入駐這一平臺。 顯然便利店同行們紛紛布局線上外賣渠道的動作讓7-Eleven坐不住了,外賣平臺帶來的流量已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
但挑戰仍在。像全家、羅森這種高峰時段明顯(早、午、晚餐時間)的商家,在高峰時段,100平方米的店面僅憑4-8個店員來應對線上線下訂單很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此前,重慶羅森的一位高管就曾對界面新聞透露,高峰期接入外賣會影響店內的工作和顧客體驗。此外,如果與外賣公司合作,還要顧及與合作公司在食品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協同,會謹慎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