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以鴨脖為代表的鹵制品市場,周黑鴨和絕味兩大品牌一直各領風騷。 不只是口味上的差別,兩者擴張地盤的打法同樣不同,周黑鴨以直營為主,絕味青睞加盟,兩者究竟孰強孰弱,一直未有定論。 連美團創始人王興都在飯否上發問,周黑鴨和絕味市值為什么相差這么大? 01 周黑鴨的“反攻” 近期周黑鴨在二級市場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盡管疫情期間股價萎靡不振,但疫情后期周黑鴨(01458.HK)卻一路反彈。 5月25日,周黑鴨盤中最低價僅為3.59港元/股,6月18日收盤價已達6.4港元/股,短短19個交易日內,其股價上漲了78%,市值也突破了150億港元。 同一時段內,同為休閑鹵制品行業的絕味食品(603517.SH)股價震蕩幅度不足2%。 奮起直追的股價背后,其實是周黑鴨關于“鴨王之爭”的一道破局大題的新解法。 周黑鴨和絕味的“鴨王”之爭由來已久。2016年周黑鴨在港股上市,2017年絕味登陸A股,同為休閑鹵制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周黑鴨和絕味接觸資本市場的時間相近,但是此后選擇的發展模式卻大相徑庭。 絕味青睞加盟連鎖,在開疆拓土的路上一往無前,無論是在三亞的海灘,還是遠赴香港澳門,你都能在美團或者餓了么上下單一份鴨脖。而周黑鴨則堅持直營,走穩重路線,擴張速度雖慢但品牌溢價遠高于同行,常見于高鐵,火車站等交通樞紐位置。在一眾鴨脖品牌中,周黑鴨往往是單價最高的一款。 截圖來自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單價雖高奈何體量跟不上。財報顯示,2019年絕味在全國共開設了 10954 家門店(不含港澳臺),且近四年來一直保持500-1200家/年的擴張速度,與此相反,周黑鴨擴張速度每年僅為100-200家。截至2019年底,全部直營門店總數僅為1301間,新增僅為13家。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不同的發展模式正是周黑鴨和絕味市值相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在以零售為主的休閑鹵制品行業,服務性和體驗感弱,可復制化強的加盟和重資產的直營相比而言,投資者更愿意把手中的真金白銀投向前者。 在充滿變數的市場環境中,變化或許就是唯一的確定性。在堅持直營路線17年后,周黑鴨在2019年進行了一系列戰略調整和人事變動,宣布開放特許經營加盟方式,在直營和加盟之間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 今年3月,周黑鴨啟動渠道經銷商招募計劃,宣布入駐盒馬、today、沃爾瑪、Eleven7等多個商超便利店。云南、昆明等地商場也紛紛迎來了“第一家周黑鴨”。 一直被“直營”框住的周黑鴨跑了起來,資本市場顯然樂見其成。發布會現場,周黑鴨新晉CEO張宇晨表示,未來五年,周黑鴨特許經營門店數量將超過現有直營門店數量,特許店和直營店在營收上的占比也將趨于平衡。同時,周黑鴨預計會在今年投產華東工廠,華西工廠也會在2021年投產。這將大大縮短周黑鴨的配送距離,提高其對全國網點擴張的需求。 一直“佛系”的周黑鴨對于擴張的目的性可以說是表現的很明顯了。事實上,這也是周黑鴨上市以來一直面臨的重大考題,在直營的重資產模式下,成長性如何維系? 02 “鴨王”競逐賽 事實上,在開放特許經營模式之前,周黑鴨正面臨著看似難解的營收困局。 數據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盡管有著高出同行的毛利潤,但2017年至2019年以來,周黑鴨連續兩年面臨著營收凈利潤雙降的局面,直營門店新增數量更是在2019年降入谷底。 是鴨脖這門生意不好做了嗎? 顯然不是,同一時間段內,鹵味制品行業另外兩家上市公司煌上煌(002695.SZ)以及周黑鴨的老對手絕味食品營收均在一路高歌。 數據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2018年及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及凈利潤開始反超周黑鴨,2019年凈利潤更是接近周黑鴨的兩倍。 在國泰君安證券2019年對中國鹵制品行業調查的一份研報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比同類型的絕味及煌上煌,周黑鴨門店擁有較高的收入,回報周期也更短。 截圖來自國泰君安證券 但絕味門店在數量上接近周黑鴨的十倍,這也意味著更穩定的營收增長,對原料來源更有利的議價能力以及更快捷的供貨渠道。 周黑鴨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迎頭趕上。中金證券近日公布的一份研報顯示,截止目前,周黑鴨已新開65家特許店,進入了包括南寧、貴陽等在內的8個新市場,已簽約待進入的市場12個,包括佛山、珠海、沈陽等。其管理層表示目前特許店單產及盈利能力高于自營平均水平,目前已經收到13000多份加盟申請,預計全年新開300家特許店的目標難度不大。 可以看出,在開辟市場上一直慢了一步的周黑鴨正在加快步伐。雖然兩者之間門店數量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周黑鴨的特許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本市場對其成長性的質疑。 目前休閑鹵味制品市場上,絕味,周黑鴨及煌上煌等品牌所占市場份額還不到20%,市場遠沒有到真正意義上紅海。對于絕味及周黑鴨來說,后續市場開拓仍然是增長性的一大來源。如果后期市場開拓增速拉到相對一致的水平,周黑鴨能否登上“鴨王”寶座,還得考驗品牌背后的供應鏈以及誰能虜獲更多消費者的心了。 其實,無論是周黑鴨此前堅持的直營模式,還是絕味采用的加盟手法,都是零售行業常見的兩條路徑。直營囿于增長速度及資產運轉,加盟則難于品質把控和供應商管理。 如果各位是新零售領域的投資者,會更傾向于選擇哪種模式呢? |
|
原標題:市值不到絕味二分之一,周黑鴨的“鴨王”之路還能崛起嗎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