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書店“言幾又”本月19日將關門的消息見報后,在讀者中引起較大反響。在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實體書店所面臨的生存現狀,引發了寧波圖書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本土文化研究者的關注。在寧波從事圖書發行管理工作10多年的胡先生對記者表示,書店可以打網紅牌,但這不能視為唯一的經營思路。
“今年以來,網紅書店出現閉店潮,‘言幾又’不算是一個很稀奇的案例。這也是疫情影響下,實體書店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接受采訪時,胡先生認為,國內各大網紅書店進入寧波市場已經有好幾年了,三聯書店、西西弗書店、梨棗書店等都是比較早的一批,包括今年在寧波新開業的鐘書閣書店也是。
胡先生指出,早幾年,各家網紅書店以個性化裝修、差異化服務開啟了市場競爭,加上“品牌流量”的加持,這些書店也成為文化地標,確實吸引了不少粉絲。“近兩年隨著網絡書店的崛起,實體書店的市場份額被分去不少,部分店面開始紛紛轉型應對;今年,實體書店的運營更是難上加難。”胡先生說,實體書店帶來的是文化消費的體驗感,這是網絡書店沒法呈現的,“這里面的投入成本其實很大,店租、水電費、人力、物業費、物料等等,都大大增加了實體書店的運營成本。”
胡先生告訴記者,早些年,網紅書店賣體驗環境,到現在還在依靠體驗環境,那書店的經營收入是沒法增加的,開店成本反倒在不斷提升。“企業管理者,做出閉店這樣的調整,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分析說,以往書店可以依靠各類活動,不斷地引流,但是今年上半年,線下所有活動都沒法開展,書店的人氣也就下來了,“現在看來,扎根本土,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書店,在這方面的抗風險能力,明顯是更強的。”胡先生說,對市場而言,網紅品牌可以自帶流量,但不能視為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的唯一營銷模式,對書店經營者來說,需要不斷去深入了解當地市場,抓住老百姓的文化消費需求,只有這樣,書店才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