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實體店重新崛起?做好這4點,你家店鋪客流也能過萬。
2018年線下實體店或將崛起 ★消費升級促使消費者回歸線下 啥是消費升級?最流行的答案是:消費者正在買越來越貴的東西。當然,也包括更優質的服務以及體驗式的消費需求。
消費數據也在印證這一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披露,1-9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而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線下消費持續回暖。
只比較價格的網購已經很難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多樣性服務體驗以及場景化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消費者回歸線下成為一種必然。
★實體商業找準了自我定位,逆襲電商 前2年,電商的迅猛崛起打得實體商業措手不及,無力招架,但經過幾年的調整以及升級,很多實體店重新定位自己,并通過創新業態活得越來越好。
有業內人士指出,購物中心調整最典型的一點就是業態配比,很多購物廣場休閑娛樂與餐飲的占比甚至超過了50%的比例,這也是新開購物廣場之所以人氣爆棚的重要原因之一。
★線上線下結合更加緊密 除了積極調整定位、業態外,實體商業也開始積極擁抱電商,比如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的模式為很多實體店引來了大量客流。
做好這4點,你的店鋪也能客流過萬 實體商業復蘇是必然的,如何在2018年抓住這波機遇,實現快速增長?
K11:差異化路線脫穎而出 實體店之所以門庭冷落,很重要的原因是同質化問題太嚴重,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那么,有沒有一種模式,能讓店鋪有極高的辨識度、難以被模仿,使客流不請自到呢?
★主打“當代藝術”主題,舉辦藝術展覽等體驗式項目,增加消費客群 K11將核心目標客群鎖定為25歲到38歲之間的“三有”(有經濟能力、有文化、有追求)人士。
定期舉行藝術展覽、藝術工作坊、藝術家沙龍。讓大眾消閑或購物的同時,可欣賞到不同的本地藝術作品及表演,培養市民對藝術的欣賞。
消費者可以在商場的3000㎡的藝術空間欣賞當代藝術展;在負二樓學習烘焙,上素描或陶藝課,看樂隊演出;在三樓體驗生態農場,吸引客流進入高層區域。
★舉行爆炸性藝術展覽,吸引人氣同時賣衍生品。 最出名的當屬2014年的莫奈展,展出了40幅莫奈真跡以及12幅雷諾阿等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觀展人數總計達40萬,單日最高達6000人次。
為了看到莫奈真跡,甚至有人專從外地飛到上海。到了周末和節假日,展館還要限流。展覽期間,K11營業額增長了20%。 購買了價值2000萬港幣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藝術品,布置在各個樓層的空間中,延長客群在商場內的停留時間;在客流不易達到的地方設置藝術展覽點,不動聲色的引導著客流動線。 |
原標題:2018,實體店做好這4點,你家店鋪客流也能過萬!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