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火在商業前沿,零售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紛紛借助新技術的力量,搶占市場,爭做新零售排頭兵。而魔都上海,在新商業下又被譽為“新零售之都”,除了市場趨勢的紅利外,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也在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 時至今日,新技術日漸成熟,考驗人工智能落地實體經濟能力的節點日漸突出。6月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智能+零售”峰會將聚集近20位零售頂尖人士共赴上海探討行業趨勢,把握零售新契機。 在“互聯網+”、“傳統零售+”的熱潮背后,很多尋求轉型變化的傳統零售企業混沌未解!盎ヂ摼W+”,“傳統零售+”,大家對“+”的邊界十分模糊,怎么加,加什么,加的結果是什么,很多企業迷茫。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不論是中國互聯網業還是傳統零售企業,已經告別了初始、簡單、粗放時代,走向與其他行業更加精細地融合的時代,零售也不再是單一的百貨、快消品銷售,場景化、強烈的體驗價值、跨界互動、為特定人群定制打造、交叉復合群體定位、業態互交、服務涵蓋等規劃及其由此派生出的新物種如雨后春筍,對零售業的深層結構變革產生推動。 在這方面,湖南步步高集團再一次走到了前面,就像當初的梅溪新天地、騰訊-京東-步步高智慧零售那樣,又一次刷新人們對零售創新轉型的記憶,“鮮食演義”闖入人們的視野,使人們對新零售這個概念有了超然于純“互聯網+”之外更廣闊的認知。 步步高以“超市+餐飲”搭配為主要特征之一的“鮮食演義”去年開始試營業,并連續開出多家店,并計劃2018年完成對集團銷售排名前50的門店進行“鮮食演義”模式改造。 步步高“鮮食演義”是簡單的“超市+餐飲”混搭么?顯然不是。它是一種商業新邏輯的探求與演繹。 1、精品超市+店內餐飲+APP在線配送,表面看來是一種“混跨”,實則是新商業思維的連貫整合,是一種本地超市突破商品、商圈桎梏,強化雙線消費體驗的再造。 步步高梅溪新天地超市開業于前年,當初的模樣并非如此,在和騰訊、京東合作之前,它是步步高的超市2.0版,雖有創新,但和很多傳統的超市大賣場基因相似。嚴格來說,“鮮食演義”是對步步高2.0超市的顛覆,它并不是簡單的百貨快消品稀釋,而是一種服務體驗的糅合、消費體驗的重構。 “鮮食演義”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手段的設計方面,沒有忘記互聯網+這個高效的工具,同時在超市內的線下服務及訂單和配送環節強化清晰的場景體驗元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鮮食演義”和步步高的智慧零售一樣,更具社交工具的特點,——借助互聯網和移動工具的現代社交手段,通過電商平臺等互聯網平臺把以生鮮、飲品、土特產、餐飲全景等業態融合一起,店外及遠程購物通過APP訂單、配送,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無疑,這種“零售新物種”的體驗十分強烈,觸手可及。 說“鮮食演義”是步步高超市3.0或者4.0版,或許有些道理。因為目前“鮮食演義”已經過了實驗階段,進入普及階段。據步步高當家人王填介紹,年內有新建幾十家店采用“鮮食演義”模式。 “鮮食演義”這種模式體驗感十分豐富,它設計了海外美食、地方特色美食、生鮮體驗區等多個窗口,烹飪加工的全過程,顧客可以通過透明開放的櫥窗全程觀看,從選擇餐品到做好上桌,這個過程全部環節直接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強化了食品新鮮度、安全感,同時加強了與顧客的互動性、體驗感。 把餐館、吧肆、超市、互動平臺移植在一起,糅合各種訴求和情感,互聯網工具加以配合渲染,完全是一種全景式的萎縮商業景觀。 2、消費增強了儀式感,無疑是另一道刺激性的場景。 鮮食演義的多家門店,+餐飲,并非簡單的賣飯賣小吃。針對一些名貴餐品及海鮮珍饈,展開加工、儲存、食用的現場推進。像那些帝王蟹、大明蝦、阿根廷龍蝦、鮑魚仔等多種鮮活水產,大部分顧客不僅沒食用過,更沒見過怎么加工烹飪,鮮食演義在店里有代為加工烹飪功能,加工成熟后可以打包帶走,也可在店里聚餐食用,更可以自己動手。消費者自行挑選購買水產品后,只需另付適當的加工費就能夠現場烹飪。 加工海鮮和名貴菜品,是一道十分講究、嚴謹、復雜的工作,多道工序,依次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有條不紊,一絲不茍,很有儀式感,這讓消費者在鮮食演義消費,又多了一種傳統購物以外、而與傳統購物功能絲絲相扣的全新體驗,充滿新奇、興奮、期盼的體驗。 店里同時展開自助消費模式,顧客完全可以根據自己愛好口味自行選擇,自行完成整個加工、消費過程。 “鮮食演義”為我們展開了多重場景,這種場景看似和商超、餐飲本身無關,實則深度洞察和浸潤人性,對很多人來說,與其是前來消費,毋寧說“鮮食演義”超市已然成為一個心靈啟迪的工具。 3、鮮食演義跨界:不僅涵蓋商品和服務,更是涵蓋小眾與大眾。 零售業走到今天,很多傳統的定義與模式已被顛覆。圈層劃分、客群定位的定義已經發生與時俱進的更迭。遠程消費借助互聯網、場景價值、商品價值已成為可能,只要你適合他,能夠說服他、改變他。 隨著科技、文化推動社會的發展,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升級、改變,商超應該促使自己不斷適應消費要求的提升而進行一些改變和嘗試。 很多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成功的案例無不是適應消費者,有能力的企業尋求主動改變消費者心智。就像江小白,不斷轉換角色,始終讓自己扮演各類消費者,從而洞察特定消費群的心智,首先據此改變自己,改變產品,從而力圖改變消費者心智,使之對江小白的產品高度認同。 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睙o論人和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慣性思維。江小白的優秀是換了一個角度看市場和站在顧客角度思考問題,不斷創新,才成就了今天。 “鮮食演義”不僅銷售、加工炒飯、饅頭、鹵菜這些在多數人的心目中的簡便食品,更強化了生鮮餐飲結構比例,并對海鮮、生鮮、中高端土特產、中產階層特定商品及中高端商品進行了體量提升。軟百、山貨、干貨,保健品、文具、玩具等得到明顯強化,進口商品化整為零,融入到了國內的相關品類之中,賣場的SKU經過精心分析,大規模精選下降,使之更貼合新新群體。 街頭小吃、果飲水吧、牛排、意大利面、日式料理、廣式點心、長沙臭豆腐、花式早餐、燒烤、炒米、炒面、炒河粉、海鮮體驗館的海鮮大餐,在鮮食演義里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占生鮮區面積的比例超過了30%。 調整之下,“鮮食演義”商品與業態的“混跨”則更明顯,關聯性,配套性,聯想性十分突出。這是一種提供精準服務、影響消費心智、強化口碑效益的舉措。 過去我們的超市會有一種關聯陳列,以圖實現關聯銷售,但它缺乏咖啡廳里的場景和文藝情調,很傳統,很粗放。現在不僅很多的購物中心體驗強化了,場景感強烈,一些工廠試圖也在拿產品嘗試。 我們現在喝茶,會發現最終在豪華的茶館會買下很多其它與泡茶有關的物件,但也發生更多一些與喝茶無關的消費;我們吃一碗傳統的家鄉面,最后一結算會發現總的消費要高出這碗面十倍幾十倍的金額,但我們也并不因此而后悔;賣飲料的開始賣輕飲品了,咖啡廳也搞起了“混飲”,咖啡似乎蓋不住花茶、時尚飲品的風頭了......五月,我在步步高“鮮食演義”門店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察,深感“鮮食演義”在這方面強烈的探索訴求,深感步步高集團這種有的放矢的布局所帶來的門店效應。從步步高獲得數據顯示,去年,導入鮮食演義模式的步步高門店的銷售額增長30%,門店引流的效果十分顯著。同時,由于生鮮商品的強化及高端境外海產品的推出,強化了內陸供應鏈和境外供應鏈的優化與展開,促進了步步高供應鏈的良性循環。 毋庸置疑,“鮮食演義”在銷售、毛利、客流等方面都優于步步高集團的同類門店,這種以“超市+餐飲+App”為基本模式的新型消費形態,必將推動一個新物種、新品牌的崛起。 王填在對“鮮食演義”、“騰訊-步步高智慧零售”的介紹中說:其實我們以前賺的錢叫做進銷差價的錢,大家都是通過售賣商品獲得毛利。數字化時代以后,盈利模式會發生很大變化,我們由以前經營商品的進銷差價到經營整個顧客的全生命周期,我們通過對顧客數字化管理,在他們身上賺到商品經營以外的收益,這種盈利模式的變化帶來的是整個價值鏈的重塑。 “鮮食演義”演繹的邏輯,是一種探索的手段,也是一種突圍傳統的有效思維,是一種通過社交鏈條編制的價值鏈重構。正像吳聲在看過“鮮食演義”的門店之后談到的那樣: “鮮食演義”和better GO智慧門店,一個店強調的是更快,更加的低摩擦,更加的形成友好型的效率交互;一個店希望你到來后更沉靜,希望你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徜徉其中。既希望這種高效率成為分享的內容和好的體驗、好的口碑,也希望搭建的場景流動成為社交分享的關系鏈條的核心內核。
|
|
原標題:鮮食演義是如何做超市+餐飲的? / 編輯:婉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