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爾瑪又撤離了一座城市。 根據媒體報道,沃爾瑪濟南泉城路店日前貼出公告稱,該店將于2019年6月17日起停止營業。這是沃爾瑪在濟南的唯一一家門店,開店至今已近16年。 盡管此次撤出濟南是因為租賃合同到期且不再續簽,但在此之前,沃爾瑪已撤出山東多座城市。3月份沃爾瑪青島臺東店停業;4月份沃爾瑪濰坊東風東街店停業,沃爾瑪先后退出青島和濰坊市場。 這還不是全部。泉城路店成為沃爾瑪今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關閉的第11家門店,此前沃爾瑪已陸續撤出青島、南昌、海寧、麗水、濰坊、鎮江、豐城、徐州、如皋、桐鄉等10座城市。 沃爾瑪的關店潮已持續多年。根據往年報道,2016年沃爾瑪在華關閉13家門店,其中6家位于安徽省,其余大多分布在黑龍江、河北、山東等北方城市;2017年關閉24家,華東地區占將近一半;2018年關閉21家,涉及蕪湖、唐山、紹興、哈爾濱等4座城市。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大型超市,如今不斷經歷關店潮的沃爾瑪,似乎放出了在中國市場遭遇瓶頸的信號。 但事實上,這并不能說明沃爾瑪在中國的潰敗。關閉門店的同時,沃爾瑪在也不斷在開出新的店鋪,諸如高端會員制商店山姆、小業態智能超市惠選店;沃爾瑪中國也曾表示,將在中國增設更多門店。持續不斷的關店潮,帶給行業更多的是關于大賣場這種零售業態的生存問題——近幾年來沃爾瑪關閉的門店除一家社區店之外,其余全為傳統的大賣場。 大賣場已然成為零售行業中業績承壓最大的業態之一。大賣場面積達10000m2左右,門店租約一般在15至20年左右,租約到期后零售商往往面臨租金成倍上漲壓力,迫使依靠極低毛利率賺錢的沃爾瑪放棄續租;另一方面,在電商及新業態沖擊下,零售市場環境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年輕一代消費主力被轉移,選擇了SKU更少、商品更精的嚴選零售商,大賣場基本成為中老年人的購物場所。 業績重壓下的沃爾瑪開始尋求緊湊型門店轉型,2018年3月開出的惠選店就是沃爾瑪的重要舉措之一。惠選店占地面積1000m2左右,僅為大賣場業態的十分之一,商品數量也從數以萬計精簡為6500多種,蔬菜生鮮和速凍食品以前置倉的形式置于門店較顯眼的區域。這是沃爾瑪首次布局“社區小型業態店”,也是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最小店面業態。 從“大而全且少”向“小而精且多”轉型,不僅是沃爾瑪、家樂福、歐尚實體零售商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成為盒馬鮮生、7FRESH等新零售生鮮店的轉型方向。 以盒馬為例,從便利店業態盒馬F2、前置倉盒馬小站、小店盒馬mini,到盒馬菜市,門店規模都越開越小,控制在1000m2以內。而7FRESH的創新業態七范(諧音“吃飯”)占地面積約600~1000m2,分布在寫字樓周圍以滿足白領的餐飲水果日百等消費需求;七鮮生活占地面積則僅為200~300m2,主要提供早午餐及各類便利產品。 實體零售商要增加到店率、提高盈利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足夠靠近社區、貼近消費者、形成足夠密集的門店網絡,提高門店與消費者之間的交互頻次。這意味著,大賣場業態或將持續縮減,而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精選SKU、數字化程度更高的小業態精品店將層出不窮。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與不斷收窄大業態戰線的實體零售商相比,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垂直前置倉生鮮電商在加速線上化滲透的同時,卻想著把線上業態開得足夠大而全,新增的線上配送商品品類包含早餐、熱食便當、咖啡等。 不斷擴充商品品類的每日優鮮,想建造比大賣場更有效率的近場基礎設施,同時沿用大賣場的低毛利率。每日優鮮合伙人、CFO王珺曾向36氪表示,每日優鮮的生鮮品類要比超市便宜10%以上。 新零售店便利蜂的轉型路徑也與每日優鮮大致相同,在其線上平臺新增了“蜂超市”入口,售賣的商品除便利店原有商品外,還包括蔬菜、水果、肉蛋等SKU更豐富的生鮮類商品,以彌補便利店在商品數量上的部分不足。 實體零售商不斷做小業態,垂直電商卻想做線上大賣場,它們在對方的領域里開始了新的探索。 |
|
原標題:沃爾瑪年內撤出10個城市 大賣場業態不好做了?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