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外資超市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并不好過,似乎不是在收縮就是在撤退。而屢傳賣身消息的家樂福中國,最終被蘇寧易購收入麾下。值得注意的是,幾乎與家樂福同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超市——卜蜂蓮花,也因為經營不善開始尋求改變。 在香港上市的卜蜂蓮花日前發布公告稱,最終控股股東計劃以每股0.11港元的價格將卜蜂蓮花私有化,而這一價格比公告日的最后收盤價溢價10%。如果私有化順利實施,卜蜂蓮花將會在香港聯交所退市。 背景雄厚,經營不佳 退市或許是無奈之舉,畢竟卜蜂蓮花近年來幾乎一直在虧損,股價一直在0.1港元附近徘徊,公司市值更是僅有約11億港元。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上市公司選擇退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股票價格過低,市場估值偏低,而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表示看好,從而使得控股股東認為把上市公司變為私有公司更有利于其長期發展。而在退市后可以專心發展,無需再承受短期盈利前景、市場預期及股價波動壓力。 卜蜂蓮花在私有化退市之后業務是否會受影響?對此,卜蜂蓮花在公告中表示,擬安排公司繼續進行其當前業務,且無計劃對當前業務運營作出任何重大改變。 資料顯示,卜蜂蓮花是泰國知名跨國集團——正大集團下屬的大型購物中心。1997年6月23日,中國第一家卜蜂蓮花(最初名為“易初蓮花”)在上海浦東開業。2008年,易初蓮花更名為卜蜂蓮花。2010年,卜蜂蓮花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據悉,卜蜂蓮花在中國以經營大型超市為主,截至去年年底,該公司旗下一共有80家以“卜蜂蓮花”命名的零售門店及三個購物中心。然而,盡管背景實力雄厚,卜蜂蓮花近年來經營狀況卻不佳,從2012年至2018年,除了2017年實現盈利之外,其余六年均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接近14億元。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卜蜂蓮花分別虧損了3.92億元、9680萬元、5840萬元以及1800萬元、5.38億元,五年時間,累計虧損超過11億元。到了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下降,但卻實現了1.79億元的盈利。但是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凈利潤卻虧損了2.88億元。 多種嘗試能否煥發新生 對于多年陷入虧損泥潭,卜蜂蓮花曾解釋稱,主要因為成本增加、競爭加大,并且受到電子商務的影響。但也有觀點指出,卜蜂蓮花在華發展不順是因為其運營模式陳舊落后,一直墨守成規,經營缺乏亮點。 事實上,卜蜂蓮花為提升業績也曾進行多種嘗試。 在人才引進方面,卜蜂蓮花在2012年巨虧3.92億元之后,曾引入空降兵——沃爾瑪前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耀昌,但依然阻止不了之后的虧損,陳耀昌也在幾年之后辭職。 在業態方面,卜蜂蓮花先后向高端超市、購物中心等業態轉型,也開出了鄰里便利店及Lotus Mini店,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 在門店方面,卜蜂蓮花也在持續拓展市場,去年共開設11家新店,其中三家位于廣東省,繼續深耕廣東市場;一家位于廣西省,這是其首次進軍廣西市場;另外,還有三家位于湖南省,兩家位于江蘇省,一家位于陜西省,還有一家位于北京市。 此外,近兩年,卜蜂蓮花也在積極地擁抱新零售,在去年引入了支付寶刷臉支付等新科技,希望借此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提升門店的運營效率。同時公司也在推進與大型電商平臺京東、天貓和美團等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卜蜂蓮花董事長謝吉人在去年年報中表示,卜蜂蓮花自2016年開始實施發展戰略轉型以來,經過2017年調整管理架構、夯實業務基礎,去年開始在眾多領域實現突破。同時他還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并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未來的挑戰,抓住市場機會。今年將保持穩健的開店節奏、繼續探尋新的商業模式,協同打造差異化供應鏈,聚焦核心品類建設。 在外資超市面臨經營困境的大背景下,私有化會為卜蜂蓮花帶來什么改變,值得業界期待。 |
|
原標題:連續虧損,經營無起色 卜蜂蓮花或選擇私有化退市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