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不再“ 看天吃飯”,數字化手段破解傳統難題。今年,劉子金的楊梅園成為廣東首個盒馬村,從市區開車到那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產量預計超過20萬斤的楊梅都將通過盒馬線上線下銷售出去。 圖片來源:盒馬 “這片楊梅園一共有2000多棵果樹,北邊光照不充足,需要針對不同片區進行精準地施肥。“在深圳坪山區曾屋村三百畝的楊梅園里,無人機盤旋在農田上方,每一棵果樹的生長情況,基地負責人劉子金在手機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此前,基地里運來很多劉子金叫不上名字的高科技設備,來自極飛科技的工程師們,比楊梅園的工人還多。 無人機低空植保、農業機器人殺蟲、電子稻草人24小時實時監控農作物生長情況。“極飛農業無人機進行規模化自主施藥作業。通過采用 iRASS 智能離心霧化噴灑技術,能顛覆性地將藥液霧化成微米級顆粒,減少30%農藥化肥的浪費,節省近90%的農業噴灑用水。”在基地里,工程師手把手地指導劉子金和其他工人操作這些高科技設備。種了二十多年地,劉子金沒想到,在屋里休息、打開手機app就能查看果園里的果子生長情況。 通過引入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果園能夠精準管理生產規劃和執行。記錄不同生產階段所涉及的果樹種植區、種肥農資耗材、農機設備調度等等,果園管理者通過系統后臺,就能實時監看農事記錄,并根據農機設備記錄的作業面積、施肥施藥量、畝收成量等數據,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 “盒馬村”,是指根據訂單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村莊或基地,也是數字時代新零售的產物。2019年起,盒馬村開始迅速萌芽、生長、復制。全國首個盒馬村,出現在四川省丹巴縣八科村。隨后在湖北武漢、孝感,江蘇溧陽,河北遷西,陸續出現盒馬村。盧旺達籍中科院博士Herman,是第一位把盒馬村復制到國際的人。他在盧旺達Gashora村,建起了非洲第一個盒馬村,為盒馬提供哈瓦那辣椒。 盒馬廣東區域水果采購李純海表示,早在2018年,盒馬開始嘗試銷售來自深圳坪山的楊梅,通過一年多的合作,收集了楊梅的銷售概況和基地產能等數據。今年,盒馬根據這些數據模型與產地對接,以訂單 “包園”,坪山楊梅園正式成為“盒馬村”。劉子金也不再需要疲于奔命找銷售渠道,盒馬村解決了傳統農業“憑經驗種地、看天吃飯、豐產不豐收”的問題。 圖片來源:盒馬 生鮮是一門從田地到餐桌的生意。“如果將這門生意看做一個產供銷的閉環,盒馬早在創立之初,就開始用數據技術實現供應鏈端和銷售端的數字化。”盒馬廣東區域運營負責人申萩表示。 在供應鏈端,每一盒楊梅都有“身份證”,從采摘、運輸、到進店銷售、最后配送到消費者的全鏈路過程,每個環節都有跡可循,用門店RF槍掃碼,即可知道楊梅從源頭到餐桌的游走路徑。在銷售端,利用數據提煉用戶的購買偏好,根據工作日、節假日、天氣變化的不同需求,提前推送次日采摘量的給農戶,農戶收到訂單后開始采摘,保證貨量充裕、同時又保證商品新鮮。 “看見的是產端的數字化,這也是比較難的部分,是改變農村基礎設施的。”李純海說,盒馬通過連通基地、科技服務企業,政府,提供阿里云技術、全行業科學種植標準、物聯網云平臺和溯源系統等解決方案。在供應鏈端,盒馬在去年已建成48個供應鏈中心,覆蓋全國的低成本生鮮冷鏈物流配送網絡,已經基本成型。 “不用擔心產品銷路,還有了阿里巴巴數字農業模型的指導,我們很有心加大在產地的投入,明年我們要引進更完整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讓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劉子金說。 圖片來源:盒馬 未來,中國將從農業大國轉變成數字農業大國。農業增長方式也將從依賴自然資源向依賴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轉變。城鄉鴻溝逐漸縮小,農村與城市的連接會通過數字化更加緊密,盒馬村作為連接紐帶,也代表了中國農村發展的新形態。農民將成為新型產業農民,農業將升級為數字農業,農村也將成長為數字化鄉村。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