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了資產出售助力,蘇寧易購今年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暴跌107.79%。 連續6年扣非虧損,主營業務長期不盈利、短期內或也難以盈利,這就是真實的蘇寧易購。 始終難盈利 8月29日,蘇寧易購(002024.SZ)披露2020年半年報,公司營業收入1184.24億元,同比下降12.65%,歸母凈利潤-1.67億元,同比下降107.79%。 公司業績虧損,可以看作是2019年業績下滑的延續。當年,公司營業收入2692.29億元,同比增長9.91%,歸母凈利潤98.43億元,同比下降26.15%,扣非凈利潤下降1488.82%至-57.11億元;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處置子公司產生的196.64億元投資收益。 其實,蘇寧易購不賺錢,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張近東1990年在南京創立蘇寧,以電器零售起家,發展成為中國連鎖零售行業老大。 然而,蘇寧易購的業績巔峰,卻要追溯到2011年。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938.89億元、48.21億元,扣非凈利潤也達到46.24億元。 次年開始,公司在規模上一騎絕塵,盈利卻開始下滑。2014年開始,公司扣非凈利潤轉負,一直持續至今。 不過,每一年,蘇寧易購都能通過資產騰挪保持賬面盈利。 2014年出售華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是旗下11處房產和土地);2015年和2016年,繼續賣房產和土地,還向關聯公司出售子公司股權,出售對象包括PP Live等;2017年和2018年主要是出售所持的阿里巴巴股票;2019年出售了蘇寧小店,以及蘇寧金服、LAOX部分股權。 低利潤、高費用 連鎖老大,幾千上萬家門店,居然不賺錢,原因何在? 早年,蘇寧與國美爭奪電器連鎖第一,后來受京東等電商平臺沖擊,日子始終不安穩。2009年開始轉型互聯網,追趕電商巨頭,業務投入更加劇了虧損。 通過財報梳理可見,2019年的主要虧損源是天天快遞和蘇寧易購電子商務,分別虧損了17.86億元和11.76億元。今年上半年情況類似。 從經營數據來看,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毛利率走低,而費用不斷增長。 業績巔峰的2011年,公司毛利率接近20%,現在不到15%。別看這“小小”5個百分點,對蘇寧來說,一年的毛利差就是百億級。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了9.91%,但營業成本、銷售費用分別增長了10.52%和28.64%,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分別增長了-4.92%、44.46%、81.22%。 分析品類發展可以知道,京東確實早已成為蘇寧國美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京東此前虧損多年,近年漸漸依靠業態綜合、品類多樣、商業模式開放(自營+平臺)、混業經營等形式實現穩定盈利。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蘇寧易購最終要穩定盈利,也很有可能遵循同樣的路徑。 近年,蘇寧易購投資兇猛,2019更是其業務跳躍的關鍵之年。14.5億元收購萬達百貨,48億元拿下家樂福80%的股權,30億元參與設立之江新實業,15億元認購TCL股份,等等。 實際上,在這些新業務的幫助下,2020年1-6月,公司業績已經回暖了不少。 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7.4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1.90億元,減虧76.64%;公司經營性現金流2.05億元,同比增長101.99%。 其中,2020年Q2歸母凈利潤3.84億元,扣非凈利潤-2.45億元,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改善。 對于蘇寧易購來說,目前的關鍵是穩定戰果。畢竟,此前幾年,半年業績大幅好轉,但全年業績仍舊低迷的情況也曾出現過。 警惕75億商譽 需要投資者特別關注的是,蘇寧易購可能存在的商譽減值風險。 剛剛過去的兩年,公司商譽減值都達到數億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商譽余額達到74.78億元,主要來自家樂福(38.72億元)、天天快遞(21.92億元)、萬達百貨(13.81億元)等業務板塊。 截至上半年末,公司仍然持有華泰證券、中國聯通、江蘇銀行、申萬宏源等公司的股票,收益卻不容樂觀。證券投資板塊最初投資成本96.86億元,期末賬面價值僅為57.75億元。 所以,現在靠賣資產實現賬面盈利的空間已經不大了。蘇寧易購靠主業實現盈利,還需要多久? 不管上市公司怎么不賺錢,為張近東個人過多擔心也顯得多余。 在上市公司體系之外,張近東家族還擁有大量的資產,涉及房地產、體育、文化、金融等領域。 去年,蘇寧易購關聯交易金額接近20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交易對手為張近東旗下企業。 |
|
原標題:始終難盈利!蘇寧易購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