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買菜時,你有沒有收到過這樣一條短信:您的訂單中有商品因重量不足產生0.01元的退款。 近日,記者從盒馬獲悉,近半年來,僅蔬果品類,盒馬就發出超過5000萬條缺重退差額的短信,為消費者退款總計超過3500萬元。 以前人們買菜時常聽到的“缺斤少兩”,在如今互聯網的線上服務中,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已經精確到克。用戶收到的退款可能只是不起眼的1元錢甚至幾分錢。“錙銖必較”成為平臺主動提供的一項標準服務。 在盒馬APP及一些社交平臺上,許多用戶也表達了發現這一服務的“意外驚喜”。 (圖:互聯網平臺上,用戶對于主動退差的好評) 在盒馬近半年的5000萬個“缺重退差”訂單中,平均退款差額是0.7元。由于缺重主要來自蔬菜自然克重浮動、蔬菜分揀包裝的自然損耗,多數情況僅缺重幾克左右。 盒馬方面的項目負責人張龍介紹說:“缺重主動退差額,看起來只是盒馬為消費者‘順便’提供的一項服務,背后卻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從蔬菜原產地到消費者訂單的數字化保障體系。” 從蔬菜進入加工中心分揀稱重,相應的商品分類及重量信息已經進入電子標簽;當商品系統售出時,會由系統進行二次核重,自動識別缺重情況并發起退款,整個流程都無需消費者介入。 (圖:盒馬的電子價簽包含了蔬菜從原產地到銷售環節的核心信息) 除了為蔬果產品主動退缺重差額,盒馬一直在努力推行“秤上透明度”。 自2018年開始,盒馬率先在水產銷售中推行了“剪袋瀝水”的稱重標準;2020年,盒馬又再次向“秤上行規”發起挑戰,標注魚類“宰殺標準”,讓消費者買得明白、買得放心。 張龍也認為,買菜足秤是消費者本應享受的基本權益,只是在一些傳統的消費場景下,部分“偷秤”陋習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盒馬通過建立平臺的缺重退差、剪角瀝水等主動服務機制,持續為建立誠信消費環境添磚助力。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