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第一商業網記者 吳婕秋 10月25日廣州報道)經過近一個月的試業,以小眾創意商品為賣點的“正佳Hi生活概念館”于10月25日正式宣布開業,這也是天河路商圈中首個告別租賃制、以全買手模式運營的百貨品牌。 從正佳Hi生活概念館、到第四屆廣州三年展以及正在籌建的正佳藝術中心,正佳廣場開始不斷探索新商業模式,在商業中注入藝術與文化的力量,試圖破解購物中心同質化迷局。
特色:設計美學買手型百貨 據了解,位于4樓中庭平臺往里的“Hi生活概念館” 營業面積為3000平方米,分為書店、家居、飾品、陶瓷以及專業紅酒用具、咖啡等主題體驗區,集中了150多個設計師品牌,其中50%以上品牌來自英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以色列、匈牙利等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地區,近40個品牌為首次進入廣州。 “我們派出專業的采購團隊,花費兩年時間在世界各地搜尋貨源,打造具有設計美學概念的買手型百貨,即不拘泥于具體品牌,只選擇符合商場定位和態度的品牌及商品。”店員表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店內設計風格以現代、簡約、淡雅為主,商品包括餐桌用品、餐具、書籍、洗浴用品、紡織品和食品等。 以占據店內最大面積的香港家居品牌G.O.D為例,把傳統的香港特色融入現代生活用品當中,運用“雙喜”的圖案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傳統花卉圖案的花布設計的產品比比皆是,包括杯墊、靠墊、床品、沙發等。布置好的家居場景有客廳、臥室等,不同的配搭襯托出不同的風格,不經意間體現出濃郁的香港風土人情。 此外,來自意大利建筑哲學師、工業設計界的巨匠亞力山卓.門迪尼創造的Alessi開瓶器、造型五彩斑斕的芬蘭Iittala玻璃鳥、西班牙著名印象派、主體派、達達主義畫家和古怪的抽象藝術的創始者薩爾瓦多爾•達利的代表作品-紅唇沙發等商品創意十足,非常吸引眼球。
價格:并非件件都是“天價” 21800元的紅唇沙發、47800元的餐桌、6880元的向京瓷娃娃、4779元的意大利掛鐘……“這里的東西雖然很有創意,但標價實在太高,并不是我們這種普通工薪階層能消費得起。”顧客黃小姐逛了一圈后發出感嘆。 不過,店內商品也并非件件都是“天價”。記者仔細對比店內價格發現,除了國外設計師品牌價格相對高昂,一些廣州本土品牌價格顯得較為平易近人。 “我們出售的這些小型盆栽,二三十元就有交易。”友家園藝的售貨員向記者介紹:“長壽花、迷你月季很精致也容易養活,很適合辦公室一族。” “像項鏈之類的飾品,在注重設計感的同時,也兼顧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售價多在三四百元內,還是比較適合的。”店員表示:“像靠墊之類的家居用品價格也是一兩百左右,很多顧客買來自用或送人,銷量也很好。” 值得注意的是,與唐寧書店“分道揚鑣”后,“Hi生活概念館”最終決定自組書店,出售攝影、設計、文學、外文書籍以及筆記本等周邊創意產品,同時引進2家品牌咖啡店,其中星巴克“咖啡文化體驗館”暫未對外營業。
破局:與藝術“聯姻” 在天河立交至石牌這段不足3公里的天河路,北側依次有廣州購書中心、維多利廣場、天河體育中心、太古匯;南側分別有中怡時尚、天河城、正佳廣場、萬菱匯等;往東延伸則有廣州電腦城、南方電腦城、頤高數碼廣場、天河娛樂廣場等;地底下還有時尚天河商業廣場、天河又一城、東方寶泰以及規劃中的宏城廣場等地下商業體。然而繁華背后,業內對天河路商圈SHOPPING MALL林立的現象有著褒貶不一的看法,其中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 “這兩年廣州連續開出的新購物中心中,超過80%以上的商品和商鋪組合是相同的。”黃華軍表示,現在購物中心招商策略基本是百貨、超市、電影院作主力店,再加上服裝快時尚店、珠寶店、體育用品店、餐飲組成。對供應商品牌資源爭奪也更激烈,同質化定位現象更加嚴重。“正佳此次試水買手制設計美學百貨,可視為向破冰同質化迷局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除了“Hi生活概念館”,正佳廣場還將介入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高端私人會所“郎匯”的低調開業、第四屆廣州三年展主題展“見所未見”框架下的“正佳廣場計劃”、類似每月會員俱樂部活動形式進行的文藝講座沙龍、還將籌建約3000平方米的正佳藝術中心,尋求文化與商業的最佳契合點。 據了解,在做正佳文化藝術中心之前,正佳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謝萌還深入考察了其他地產商的藝術計劃,例如時代地產的時代美術館和新世界的K11,希望找到一條讓藝術和商業一體化的道路,讓商業更好的支持藝術的同時讓藝術更好的為商業注入活力和靈魂。 業內資深人士胡廣華認為,正佳廣場對商業零售的方向性調整,不單純以租金為唯一目標,追求自身特色,尋找其神韻和文化品牌價值的探索,這種創新精神值得肯定。 得勤(中國)咨詢地產及商業總監陳震海亦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廣州的購物中心之間未來不再單純是品牌的競爭,同質化將催生新模式的高端購物中心,通過布局主題特色來增加自身亮點,吸引客流。“像廣州太古匯有方所,香港希慎廣場有誠品,正佳廣場打造Hi生活概念館,也是在積極塑造自身的藝術內涵,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從原來的家庭消費群體向更大范圍的注重生活品質的城市中產擴散和滲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