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第一商業網記者 吳婕秋9月16日佛山報道)沉寂三年后,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的廣東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于今日奠基。該中心目前有6大項目入駐,包含了6座有色金屬總部高層寫字樓和一家高星級酒店,總投資約28億元,占地139畝,建筑總面積逾40萬平方米。未來,這里將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有色金屬交易平臺,與大瀝西部的有色金屬產業園一起,形成一個涵蓋產品研發、原料采購、生產和深加工、展示發布、交易服務等完整有色金屬產業鏈。 此外,位于大瀝中心城區的“三舊”改造典范———南海•新都會廣場及中盈廣場的締造者廣東信盈投資公司,也將在廣佛商貿城中心區繼續投入13個億建設中盈國際中心,包含一家五星級洲際酒店和一家高層寫字樓。 打響環保攻堅戰 位于"廣佛黃金商業走廊"的大瀝,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不僅是"廣佛經濟圈"承東啟西的重要紐帶,而且也是南海實施東西板塊戰略的關鍵要地,享有"中國鋁材第一鎮"、"廣東省經濟強鎮"等殊榮。但就像許多珠三角的專業鎮一樣,大瀝在積累越來越多財富的同時,粗放型發展方式帶來的產業層次總體偏低、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3年前,就在廣佛國際商貿城的原址上就密集分布著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廢舊塑料加工檔口和廠企。高投入、高污染、低產出的經濟模式已嚴重阻礙了當地產業升級發展。 大瀝鎮清醒地意識到,要發展,就必須有所改變。 2007年,南海區、大瀝鎮兩級政府徹底取締了2000余家廢舊塑料加工檔口,騰出了1857畝土地。2008年,大瀝鎮關停170多家小熔鑄企業;2009年,大瀝再次全面開展鋁型材及相關行業整治,整治企業182家,其中關停企業42家。 通過這場環保攻堅戰役,大瀝鎮不僅騰出了環境容量、土地、電力等資源要素提供給更優質的產業,也直接推動了有色金屬工藝技術、裝備設施、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和理念革新。 產業新格局現雛形 “一脊兩翼,東改西拓,強三優二”發展戰略確定后,大瀝鎮迅速開始了產業布局的調整,東部通過“三舊”改造騰出土地空間重點發展以商貿物流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西部則通過拓展土地空間集聚發展以有色金屬為核心、以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為補充的第二產業。 以內聚外引的形式打造雄厚的總部經濟,引領產業從“制造”走向“智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是廣佛國際商貿城的核心戰略定位。根據這一定位,大瀝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的土地資源,同時配以國際采購、金融保險、物流、會計法律、酒店服務等強大的商務配套,讓企業將總部“大腦”遷移于此,實現決策、研發、培訓、營銷、財務結算等多種功能。 作為廣佛商貿城中心區的首個大型項目,廣東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不僅將承擔起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重任,也承載著人們對大瀝鎮乃至南海區經濟社會轉型、城市水平提升的殷殷期望。 如今,商貿城中心區內的休閑景觀節點——九龍涌文化長廊已經顯露雛形,桂和路、嶺南路、桂瀾路貫穿整個商貿城中心區,東西走向的廣佛路、毅賢路、滘口路、聯滘路及未來的建設大道等,將1800多畝的土地分割成200畝左右的大小合適的土地。嶺南路邊,大瀝公交總站已然啟用,網絡、電信等線路也已鋪設。 目前,大瀝鎮桂和路以東區域的大型工業企業基本已經搬離,大多數符合有色金屬產業園準入條件的偉業、華昌等有色金屬企業已基本西移入園建設,部分已經投產;不符合環保或產業發展要求的一部分企業則實現了轉產或轉移。 沿著廣佛路自西向東走,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瀝的產業布局——西部基本形成了有色金屬產業集聚,新興中醫藥生物科技產業正迅速崛起;中部的商貿物流業也因獲得新的土地空間而飛速發展,誕生的平臺既包括商貿城中心區為有色金屬產業現代化提供生產性配套服務業的廣東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亦包括作為制造業后臺的廣東金融高新區D區;此前略有缺位的極東之地,也正崛起“廣佛樂活中心”的海北新城。
圖為大瀝鎮鎮長吳紹秋致辭
圖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致辭
圖為南海區副區長馮永康致辭
圖為佛山市副市長李子甫致辭
圖為奠基儀式
圖為奠基儀式嘉賓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