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第一商業網記者吳婕秋4月23日綜合報道)4月23日晚間,停牌多日的金豐投資發布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之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有條件通過。 至此,備受市場矚目的綠地集團重組金豐投資事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綠地這家全球業務規模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即將實現整體上市,而上海國資領域最大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成功落地。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登陸資本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充分體現了中國證監會等對上海國資改革、對綠地發展的支持,也是綠地多年的夙愿。 市值超越萬科、萬達 根據去年3月份披露的重組方案,金豐投資擬通過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重組,注入綠地集團100%股權,預估值達655億元。在完成借殼上市之后,總股本應為113.2億(金豐投資向綠地集團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部分)加上5.2億(原金豐投資股份)等于118.4億股,以停牌前24.22元價格匡算,綠地整體市值將達到2867.648億元。 而目前國內最大上市房企萬科(000002.SZ)目前發行總股本為110.38億,按照4月23日收盤價格14.76元匡算,市值為1629.21億元。按上述數據計算,那么綠地總市值約為萬科的1.7倍。 目前境內最大規模的房地產公司為在港交所上市的萬達商業,以4月23日收盤價57港元計算,總市值約在2580.39億港元(約2063億元人民幣)。換言之,綠地總市值約為萬達的1.4倍。 此外,香港目前最大地產商為新鴻基(3571.2億港元,約2855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金豐投資復牌后,綠地市值有望超越新鴻基。 推進“三大”戰略 資料顯示,綠地集團創立于1992年,先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進行了多輪體制層面的變革。1997年進行股份制改造,形成了國有控股、職工持股的現代股份制格局;2013年引進戰略投資者,形成國有及多種成分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格局。 2014年,綠地全年實現業務經營收入達4021億元,較上年增長22%,年末總資產近4800億元。房地產業務全年實現預銷售金額2408億元,較上年增長50%;實現預銷售面積211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30%,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張玉良明確表示,實現借殼重組上市之后,綠地在產業布局方面的定位非常明確:做強“一個”主業、推進“三大”戰略。主業即房地產,“三大”戰略為“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等三個重點領域的綜合產業。 據了解,綠地大基建已有徐州、南京、重慶等多個地鐵建設項目;大金融方面,綠地已持有上海農村商銀行4%、東方證券2.46%、錦州銀行3.98%股份,重點為全金融牌照發展;“大消費”領域將重點發展進口商品直銷、酒店、旅游等產業。近年來,綠地已在進口商品直銷方面建立四個海外直采中心、快速布局線下實體店及線上電商平臺,海外貨源基地也在快速搭建。 而在新增長點培育方面,張玉良表示,綠地將用好投資并購、互聯網+等兩種手段。在投資并購上,綠地一方面將通過戰略并購,實現業績擴張,優化財務結構;另一方面將以資本為紐帶,通過控股或參股形成一批發展空間大、盈利前景好、商業模式新的企業,打造一批“綠地系”企業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