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31日,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發布2018年度業績報告。 于回顧期內,本集團的持續經營業務實現收入約為人民幣15.85億元,同比下降約 61.4%,主要原因為綜合開發業務中上海蘇河灣項目收入下降所致;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為人民幣7.99億元,同比下降約27.8%;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0.77元,較二零一七年同期下降約51.6%,主要原因為本期綜合開發業務的應占溢利下降,以及歸屬于永續資本證券持有人的應占溢利增加所致。 城鎮化產業生態圈投資業務 作為本公司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境外上市平 臺,本集團通過境內外投資并購、產業投資等方式,積極探索與嘗試金融創新與產業優勢的有機結合。 二零一八年,本集團在文旅行業投資了同程藝龍控股有限公司;在教育行業投資了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地產服務行業投資了易居(中國)企業控股有限公司。 于回顧期內,本集團參與設立的新華創新基金SPC之獨立投資組合實現退出,實現投資收益約人民幣1.14億元,該基金投資一間高科技公司的權益。 于回顧期內,本集團參與設立的上海利保華辰基金已投資包括文化體育領域在內的多個項目,并于回顧期內參與設立的深圳遠致富海新興產業基金已投資包括新能源、電子領域在內的多個項目。 融資租賃業務 于回顧期內,本集團全資附屬公司華僑城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與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設備的售后回租業務,實現融資租賃業務的起步。 于回顧期內,本集團融資租賃業務實現收入約為人民幣1,319萬元,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 溢利約為人民幣438萬元。 紙包裝業務 于回顧期內,本集團已完成退出紙包裝業務,保留了部分原紙包裝企業的土地和 廠房,轉型為產業園繼續運營。 展望2019年,集團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以文化+旅游+城鎮化和旅游+互聯網+金融的創 新發展模式,通過搭建文化產業體系、旅游產業體系、新型城鎮化、電子產業 體系及相關業務投資五大發展方向,參與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 作為華僑城集團唯一的境外上市平臺,本集團將以「綜合開發+城鎮化產業生態 圈投資」為新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華僑城品牌及資金優勢,在中心城市及華僑城城鎮化項目所在區域獲取高質量項目,以更大力度,更大規模發展綜合開發業務;并積極借助和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和金融產品,通過境內外投資并購、產業基金、融資租賃等方式,助力華僑城集團打造新型城鎮化的產業生態圈。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