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首富陳發樹旗下的零售業上市公司,新華都自2013年首度虧損以來,最近6年始終在奮力保殼。
這些年,公司進行多種嘗試展開自救,但新業務需持續投入,暫難提振公司業績。另一面,公司傳統零售業態持續大幅虧損,短期內難見翻身的可能。
單季關店19家
在傳統實體零售整體緩慢回升之際,新華都似乎沒能感受到暖意。
最近,公司發布公告,一季度關閉旗下19家門店,主要是因為這些門店長期虧損經調整后扭虧無望。
斑馬消費分析發現,這19家被關門店中,16家位于新華都的大本營福建,3家在福建省外地區。其中,三明列東店等4家已開業近十年;連江琯頭店則是2018年1月開業,今年2月即停業。
截至公告之日,該批閉店產生的損失金額為7532萬元,主要包括業主和租戶賠償損失、裝修一次性攤銷、固定資產損失、存貨損失、員工補償支出等。
公司表示,閉店會對當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但可立足長遠優化門店結構,集中資源推進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和后期持續健康發展。
在實體零售行業,開店關店較為常見,新華都也不例外。2013年是公司關店最多的一年,全年關店16家。此次,單季度關店19家,創下了公司關店記錄。
![]()
6年為保殼而戰
30年前,開三輪拉貨的陳發樹接手了廈門一家瀕臨破產的8平米雜貨鋪,于是有了今天的新華都。
經過20年的打拼,2008年新華都登上深交所。
作為傳統的零售企業,新華都在資本市場上沒過幾年好日子,電商的沖擊即洶涌而來。
2013年新華都首次虧損,開始了長達6年的艱難保殼路。
當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歷史頂峰的73.8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2.36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從這年起,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盈虧交替出現,但扣非凈利潤已維持虧損長達6年,2017年深交所專門就此發函問詢。
![]()
這些年新華都是怎么保殼的呢?
201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3669萬元,扣非凈利潤-1273萬元。這主要得益于當年公司獲得的各項補助共計1651萬元、轉讓兩家地產公司股權獲得投資收益超過400萬元,另外,還有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4271萬元,當年非經常性損益合計4943萬元。
2016年,公司轉讓所持長沙中泛置業19.50%的股權轉讓給宏輝房地產,轉讓價格為 7.8017 億元,實現投資收益 2.09億。
2018年,公司轉讓全資物流子公司90%股權,獲得投資收益2733萬元,再次成功保殼。
新業務持續虧錢
新華都起步于福建,并以“大賣場+百貨店”的組合,確立了在特定區域的領先地位。
顯然,作為福建首富的陳發樹不會滿足于偏安福建,前些年新華都曾在穩固福建本地的同時,將擴張的觸角快速伸至華東、廣東、貴州、江西等地。
從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公司的省外擴張戰略并不順利。
隨著一季度的關店,公司省外在營門店數已僅剩7家。省外營業收入則從2014年的4.27億元,降至2018年的2.71億元。
面對傳統零售業務的艱難狀況,新華都也嘗試過多種突圍之道。
從早期的O2O到如今的新零售,形成了超市(含鄰聚)、百貨、體育、海物會以及久愛致和電子商務等業態格局。
業態看起來豐富多彩,既有傳統零售、也有電商和新零售創新業務,事實上很難賺錢。
2012年,公司與全球最大的綜合體育零售商簽約合作,開設中國INTERSPORT宜動體育用品賣場,公司欲將此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現實是,2013年起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英特體育已持續虧損6年,虧損幅度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互聯網巨頭開始線下掃貨之時,新華都投入到了阿里的懷抱。2017年,新華都集團將所持新華都10%股權以5.48億元對價轉讓給阿里。
同期,公司與阿里合資成立新盒網絡科技公司,拓展創新業務。然而今年9月,公司就將持有的新盒公司40.5%股權轉讓給阿里,持股數僅余9.5%。
2017年5月,新華都旗下首家全新商業模式“餐飲+零售”海物會正式開業,這是類似于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的新零售。
從兩年的發展來看,海物會尚在投入期,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虧損,短期內很難為新華都貢獻利潤。
新業務無法盈利,傳統零售業務持續虧損。
2018年,公司13家從事零售業務的主要子公司中,11家大幅虧損,少則虧400多萬,多的虧超過4200萬元,而盈利的兩家合計利潤僅有700多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