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8月短暫駐留2%以后,9月的CPI如期回復至1.9%。《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整個三季度的物價變動保持穩定,為預調、微調政策留出了空間,也有利于完成CPI年度4%的調控目標。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其中,城市上漲2%,農村上漲1.7%;食品價格上漲2.5%,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3%。1~9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8%。 “低通脹”可以維持到年底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認為重返“1”時代,這一點事先已經為許多機構所預測,沒有太大懸念。實際上,目前CPI水平無論是低于還是高于2%,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應當是基本正常,沒有太大的區別,均表明了今年以來CPI走勢較低的基本特征。 胡遲稱,從原因看,9月份CPI數據重新回到2%以下,豬肉價格下降“功不可沒”。數據顯示,9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7.6%,正是豬肉價格回落拉低了CPI總水平。因此,未來豬肉這類對CPI有重大影響的食品價格走向要給予高度關注跟蹤。而展望未來的物價走勢,應該說,在目前的基本經濟環境下,今年以來“低通脹”的態勢基本可以維持到年底及明年上半年。到了這個階段,年初國務院所確定的4%的通脹目標,應當更加樂觀地預計是能夠完成的了。 對于余下3個月的物價形勢,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中國的CPI應該已經在今年7月份見底并會繼續在四季度保持上升,特別是食品價格會因為冬季較強的季節性因素反彈。如果中國經濟在四季度回升,那么也會增加非食品的物價上漲壓力。 按照中國物價的周期性規律,隨著天氣轉冷,蔬菜等商品的價格可能再度上升。從國際的情況來看,由于美國推出QE3,許多發達經濟體目前均維持一個很低的利率水平。這類輸入性通脹的外部因素,均有可能成為拉升國內物價水平的“推手”。 PPI會盡快見底 從CPI上游的工業生產者價格看,9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1%。盡管PPI仍然保持下滑,但目前的月度環比降幅已經低于前四個月平均為0.6%的水平。從購進價格來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4.1%,環比上漲0.1%,也維持了7月份以來環比速度上漲的態勢。PPI的這些積極跡象能否持續有賴于中國經濟增速是否會反彈。 基于上述跡象,張智威認為,在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和中國經濟在四季度可預期的反彈的雙重影響下,PPI會盡快見底。 “就中國經濟的現狀而言,主要矛盾應當是經濟增速放緩。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社科院的預測均認為,2012年我國GDP的增速將在7.7%~7.8%,甚至有預測認為增速會回落到7.5%。因此,對實際經濟下行的嚴峻程度應當給予足夠的估計和應對。最新的一個積極跡象是9月PMI指數出現了小幅回升,這表明經濟增速下行態勢已開始改變,未來經濟增長預計將穩中略升。”胡遲表示,“應當說,在PMI回升后,降息等政策工具使用的必要性是有所降低了。從穩增長的政策取向看,由于許多產業的產能過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擴大公共事業投資應當是,而且正在成為一個主要的投資方向。” 國家發改委在三季度加快了項目審批步伐,特別是批準了20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和城際間的軌道交通項目,被外部市場寄希望于帶動投資。但地方受阻于財政資金和信貸收緊,可能會使得這些項目的實際效果難以盡快釋放。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