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過去一年,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收入普遍下滑,各大品牌都有大批門店關張。有人感嘆,體育用品閉著眼都能掙錢的時代結束了。
前天,國內體育用品行業老大李寧公司公布了2012年業績,2012年李寧公司的店面數量凈減少了1821家,虧損近19.8億元,集團收入下降了2成,跌到了67億元。 除李寧之外,其他國產體育品牌的日子也都不好過。2012年五大在港上市的本土體育品牌當中,除了特步有收入的微微增長之外,安踏、361度、匹克的收入分別下滑了14%、11%和37%,與之相應的,他們的凈利潤則下滑1成到6成不等,關閉的門店數量合計超過了3800家。
李寧遭遇了上市8年以來最大的虧損,安踏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營收和毛利的首次雙降,匹克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營收和利潤的首次雙降。
國產體育品牌遭遇困境,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有專家分析,2006年到2008年之間,中國體育品牌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需求和市場被無限放大,各大品牌的發展達到頂峰,最盛時期,有的品牌在全國擁有8000家左右的店面。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品牌在市場里出現,價格競爭變得激烈,市場供應過剩,整個行業面臨著銷售增長放緩所帶來的各式各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