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對外經濟
2008年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93.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出口額59.42億美元,增長35.3%;進口額34.44億美元,下降7.3%。
在出口產品中,煤炭6.98億美元,焦炭16.32億美元,金屬鎂4.30億美元。煤、焦、鎂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6.4%。不銹鋼材13.08億美元,機電產品7.78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3.32億美元。不銹鋼材、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0.7%。
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53個,比上年減少11個。其中進出口在千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52個,比上年增加6個。
全年新設立外商及港澳臺商直接投資企業27家。外商及港澳臺商直接投資新簽合同(協議)55項,項目總投資8.39億美元。合同外資額4.89億美元,下降61.6%。直接到位外資3.12億美元,增長31.0%。
八、交通、郵電和旅游
2008年末全市公路線路里程60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5公里。公路密度86.05公里/百平方公里。旅客、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比上年有所提高。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42.60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9740輛),比上年末增長19.5%,其中私人汽車29.47萬輛,增長25.7%。本年新注冊汽車8.01萬輛,比上年增長35.7%。年末轎車保有量19.58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6.2%,其中私人轎車15.65萬輛,增長31.7%;本年新注冊轎車4.82萬輛,增長46.5%。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20億元,增長15.8%;電信業務總量98.25億元,增長25.6%。新增局用電話交換機9.49萬門,總容量為165.87萬門。年末市話到達167.73萬戶,其中:無線市話32.79萬戶,農話7.67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41.24萬戶,增加29.18萬戶。全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08.97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46部,增加2部,其中: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48部/百人和98部/百人。計算機互聯網實際使用用戶65.42萬戶,凈增加10.88萬戶,其中:寬帶網用戶62.48萬戶,增加11.66萬戶。
2008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711.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1%。其中:國內游客1692.53萬人次,增長5.9%;海外游客18.98萬人次,增長26.8%。在海外游客中:外國人13.35萬人次,香港同胞3.22萬人次,澳門同胞0.42萬人次,臺灣同胞1.99萬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165.71億元,增長24.7%;國內旅游收入162.23億元,增長26.9%;旅游外匯收入0.99億美元,增長50.4%。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
200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306.88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市級財政完成173.83億元,增長18.0%;縣(區)級財政完成133.05億元,增長42.8%。
全市一般預算收入116.92億元,增長32.2%。其中:稅收收入97.56億元,增長32.3%,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五大稅種共計完成稅收72.48億元,分別增長32.4%、29.5%、159.2%、6.2%和16.7%。
全年執行一般預算支出152.86億元,比上年增長32.2%。農業、教育、科技等各項重點支出以及事關民生的重大政策性支出都得到較好的保障,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2.6%,教育支出增長30.1%,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8.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7.4%,醫療衛生支出增長30.4%,環境保護支出增長0.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51.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48.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21.2%。
截止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524.35億元,比年初增長24.6%;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981.52億元,增長15.3%。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480.77億元,增長25.0%;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926.77億元,增長17.2%。在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余額1692.51億元,增長23.4%;短期貸款余額973.77億元,增長8.8%。
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5364.10億元,比上年增長4.8%;現金支出5179.54億元,增長4.8%;凈回籠貨幣184.56億元,增長7.1%。
全年保險金額及責任限額達到1.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6%。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61.27億元,增長52.9%。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40.79億元,增長70.0%;健康險保費收入4.53億元,增長116.3%;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0.94億元,增長35.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01億元,增長13.0%。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5.95億元,增長51.8%。其中:壽險業務給付7.01億元,增長74.7%;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1.48億元,增長97.5%;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0.18億元,下降5.5%;財產險業務賠款7.28億元,增長31.1%。
十、城市建設
進一步完善了2007—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了龍城新區等重點片區規劃。年內完成城建工程投資58億元,實施各類城建重點工程76項。新建、改建道路78.14公里,啟動橋梁工程9項。迎澤西大街改造、濱河西路快速化改造等主次干道改造項目竣工通車,完成柳巷南北路改造等一批小街巷改造項目;濱河西路南延工程、汾河美化南延工程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長風文化商務區、龍城新區等重點片區建設加快推進。
完成天然氣置換煤氣23萬戶。集中供熱擴網551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3.1%,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8.4%,提高3.4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提高3個百分點。龍潭片區改造全面啟動。城市居民棚戶區改造新建開工106.9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新建開工68萬平方米,廉租住房新建開工14.9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和村鎮建設建成村民安置住宅小區164萬平方米。
截止2008年末,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635.25公里,年客運量33284萬人次。全市共有公園35個,公園面積1887.7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8849.7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7704.50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233.74公頃。建城區綠化覆蓋率34.6%,綠地率29.8%,人均公共綠地9.6平方米。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2008年末共有高等院校35所(其中高職院校23所),中等專業學校31所,技工學校(包括技工部)54所,普通中學237所,職業中學21所,小學663所,幼兒園843所。
全市幼兒園入園率保持在92%以上,城區達到97%;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3.1%;初中生入學率達97.5%,鞏固率保持在94.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4%。
年末共有獨立科研機構109所,工作人員1.47萬人。全年安排科技發展項目208項,技術市場共登記技術合同252項,成交金額20253.02萬元。全年共取得55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9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43%,轉化應用成果及專利847項,經鑒定的科技成果345項。全年共申請專利3012件,比上年增加1224件,增長68%。每10萬人專利申請數達到86項,比上年增加35項。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提高0.3個百分點。
截止2008年末,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共有入區企業3511家。全年實現科工貿總收入1109億元,增長19.4%。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2008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5個,演職人員1597人。群藝文化館12個,博物館3個。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367.3萬冊。國家綜合檔案館11個,館藏檔案資料57.3萬卷(冊)。廣播電視臺2座,廣播節目12套,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電視節目19套,一百瓦以上電視發射和轉播臺10座。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9.1%,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4%。特色文化名城建設步伐加快,正式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和一批文化建設工程。首屆中國·太原晉商文化藝術周榮獲“2008年度中國十佳文化節慶”稱號。山西星海合唱團榮獲星海國際合唱節“星海杯”銅獎;二人臺《今年又是三月三》榮獲全國第五屆曲藝“牡丹獎”優秀節目獎;市老年大學女子合唱團榮獲第十屆“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雄鷹獎”。完成了奧運火炬傳遞電視直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其中有20項被確定為省級保護項目,13項列為國家級保護項目公示名單。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1.2萬場。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2265個(不含村衛生室),實有醫療床位數2750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7.9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4278人,其中:執業醫師13390人,執業助理醫師1109人,注冊護士12871人。每千人擁有醫生4.18人。城鄉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96.4%。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7.1%。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為78.4%,比上年提高11.7個百分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實際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有93.2萬人,參合率達到94.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迅速組建了34支532人的應急專業隊伍。派出衛生援救隊12批次166人赴四川都江堰、茂縣等開展抗震救災工作。醫療隊累計救治傷病員939人,轉運45批次128人,舉行團體心理治療30余場;衛生防疫隊走訪11個災民臨時安置點、464戶災民,建立健康電子檔案1915份,消殺面積達15.3萬平方米;衛生監督隊檢查災民就餐點795個、飲水點64個,圓滿完成了各項救援任務。
在2008年度全國各項目錦標賽、冠軍賽上,太原運動員共奪得4個冠軍、3個亞軍、4個第三名。成功承辦2008國際自行車聯盟小輪車世界錦標賽,來自世界33個國家和地區的817名運動員參加比賽。407名運動員參加省十三屆運動會,獲金牌156枚。北京奧運火炬在太原順利傳遞,北京奧組委授予我市“奧運火炬傳遞突出貢獻獎”。全市人均公共體育場館面積達到1.29平方米。“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等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十三、綠色轉型、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面制定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綠色標準。在《太原市綠色轉型標準體系第1部分:總則》、《太原市綠色轉型標準體系第2部分:框架》、《太原市綠色建筑標準》等5個標準的基礎上,正式發布了《太原綠色轉型標準體系第3部分:實施》、《太原綠色轉型標準體系第4部分:評價與改進》等15個地方標準。截止2008年共發布地方性綠色標準20個,基本上覆蓋了全市經濟社會各重點領域。山西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太原市綠色轉型促進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地方立法形式推進綠色轉型的城市。
嚴格執行“綠色高壓線”,全年審批各類建設項目893項,對76個達不到環境容量總量控制要求或選址不當的建設項目予以否決。共關停、取締、淘汰小石灰窯、小煉鐵、小機焦等污染企業及設施226個(座),關停重組了90座9萬噸以下煤礦。新建9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面積達到42.3平方公里。
全年減排二氧化硫8000噸、化學需氧量1100噸。市區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0.094毫克/立方米,下降24.2%;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0.073毫克/立方米,下降5.2%;二氧化氮濃度年日均值0.021毫克/立方米,下降22.2%。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為2.42,比上年下降0.44點。市區二級以上空氣質量天數創歷史新高、達到302天,比上年增加33天。其中一級天數達到51天,增加32天。
全市耕地保有量為190.91萬畝。全年實施增雨防雹作業40次。地下水水位比上年上升3.3%。全年全社會用水量比上年下降3.9%。其中:生活用水增長2.6%,工業用水下降11.3%,農業用水下降2.0%。
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0人,下降13.0%;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0.21人,下降84.8%。全年共發生火災2005起,道路交通事故1668起,分別下降4.6%和8.4%。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08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總人口347.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4.64萬人,鄉村人口62.50萬人,城鎮化率為8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男性人口177.61萬人,女性人口169.53萬人,性別比為104.77∶100。
全年出生人口2.9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47‰,比上年提高0.1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50萬人,死亡率為4.32‰;全年自然增加人口1.43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15‰,比上年下降0.02個千分點。
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30元,比上年增長10.8%;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799元,下降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55元,增長14.3%;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08元,增長13.1%。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比為2.40∶1。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5%。全市城鎮單位(不含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9589元。 截止2008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728.92億元,比年初增長32.3%。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12.44億元,增長32.4%;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6.48億元,增長30.5%。
城鎮住宅施工面積1668.3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7%,住宅竣工面積468.33萬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24.80平方米。農村新建住宅建筑面積99.78萬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31.39平方米。
城鎮基本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87.0%,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市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為69.3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02.1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74.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46.43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11.6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人數為51.52萬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繼續加強,城市低保覆蓋人口達到9.41萬人;農村低保覆蓋人口達到6.09萬人。
年末全市城鎮共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855個,社區服務中心33個。各類收養類單位41個,床位2831張,收養2903人。救濟農村五保戶3844戶,農村臨時救濟人員25809人次。
為支援南方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先后組織3次大型捐贈活動。組織“援川建房太原突擊隊”奔赴四川地震災區建設過渡安置房7408套,提前兩個月全面超額完成任務,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