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牌概念愈加濃重的今天,一些企業的 更名 可謂戰略意義十足。近兩年來,許多傳統零售商和電商企業紛紛改名,多數是為了產業架構的調整,拓展銷售范圍。 更名 企業所在領域、規模均有所不同。主動 更名 如銀泰、蘇寧等大型零售商,雖然 更名 后的效果尚不明顯,但從勇氣與決心可鑒;另一些被動 更名 的企業如法寶超市 更名 “統一優瑪特”、麥考林(M18.com) 更名 為“趣天麥網”,則是因為企業股權關系發生了變化。

電商、傳統零售商開始調整產業架構,在淡化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整合相關資源,向多元化發展。多數企業 更名 是在原有名稱基礎之上修改,并未完全舍棄原有品牌。企業也可借 更名 之機,強化品牌,增加消費者的認知度,促進銷售。 一、事件概述:
3月30日,京東商城將域名由www.360buy.com更換為www.jd.com,官方名稱由“京東商城”縮減為“京東”,還正式推出了公司的吉祥物——一只名為“Joy”的狗。同日,易迅也宣布計劃5月份將更換域名。一年前,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在業界引起不小議論。
近期,傳統零售商也紛紛改名,大多原因是為了調整架構,拓展銷售范圍,如銀泰百貨集團 更名 為銀泰商業集團,蘇寧電器改名為蘇寧云商。
二、相關數據: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監測顯示,全國各類電商 更名 事件達近百起,其中包括:國美電器網上商城 更名 為國美在線,優購網上商城 更名 為優購時尚商城,紅星美凱龍旗下的電子商城由紅美商城 更名 為星易家、小商品城 更名 為義烏購,以及齊家網將團購域名合并到jia.com。
三、分析師點評: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龐敏麗認為,電商和零售商的改名大致有以下三大類:包括公司名、網站名、購物網站域名的更改。
對此電商與零售商們集團 更名 現象,龐敏麗指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架構調整、戰略擴張。
電商、傳統零售商開始調整產業架構,在淡化原有經營主業的基礎上,優化整合相關資源,使企業向多元化發展。比如,京東商城將名字縮寫為“京東”,或許是淡化掉電商概念,將物流、金融平臺業務都做在平臺上。而蘇寧,國美通過 更名 ,加速轉型,淡化用戶對其為電器銷售商的界定,引入百貨、日用品、圖書等,為企業長遠的電商發展培養適宜的“土壤”。
2、強化品牌、促進購買。
企業 更名 多在原名字基礎上修改,并沒有完全舍棄原有品牌。企業借 更名 之故,通過媒體公關或媒體主動解析新名字的定義、 更名 的緣由等,強化企業的品牌形象。大企業如蘇寧的 更名 更引發媒體對其集團架構等深層因素的探討及剖析,借力媒體的自發解讀,使普通消費者了解企業的歷史,促使其更加認同企業文化,進而形成潛在購買行為。
3、節省營銷、流量費用。
比如京東此前的域名不好記,原360buy.com域名與網站名稱關聯度不強,很多用戶記不住大多,需要通過百度搜索到京東。為此,每年京東需要向百度等搜索引擎支付大約6000萬元的流量費。今年,物流費用、門戶網站的廣告費不斷上漲給企業帶來不小壓力。企業在低利潤的狀況只能降低營銷費用。并且當 更名 成為一個話題,會促使用戶去搜索,提高了企業的搜索量,帶來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