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球:【上海便利店生存現狀】雪球網友caton:上海商超類零售業整體非常不景氣,開便利店已經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而是誰能承受更大的虧損。7-11去年在上海一共76家店,虧2個億;全家去年虧4個億;今年各家都備足了糧食。喜士多因為高鑫零售上市也加入了戰斗。血戰過后,誰來買單?(來自雪球新浪微博)
現狀:租金偏高價格高企 選址不佳 @何妨門前車馬喧: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大城市便利店的密度更高,為何都能生存呢,那些店面積都不大,但五臟俱全,是否國內的店面未充分利用加上租金偏高及相對消費觀念還需培養吧。(來自何妨門前車馬喧新浪微博)
不被中國人理解 便利店服務為需求 @洋山芋等待通道:數據說明很多問題,很多中國人至今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便利店只覺得價格貴,其實便利店本內涵在于方便和服務不是淘便宜的地方,設備投入和營運成本的支出無力支撐低毛利。臺灣的全家也花了十來年才贏利,為什么會這么久,是因為他用了十幾年讓老百姓知道什么是便利店,他提供的是服務,賣的是需求。(來自洋山芋等待通道新浪微博)
中國零售業不容易 二房東如何賺錢? @曾金鶴:在中國做零售行業不簡單,零售連鎖行業本來核心競爭力是拼運營效率,到了中國都是做房地產生意,個個都是二房東,怎么賺錢啊…看到好又多變成家樂福了,易買得也不營業了,哎,零售行業難做啊…(來自曾金鶴新浪微博)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