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甚至可以說互聯網行業將直接承接部分原屬于傳統行業的市場份額(流量+銷售額)。
宏觀上看,我認為此次疫情預計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影響行業格局:
一、用戶購物行為進一步由線下轉移至線上
由于NCP的強傳染能力,導致全國范圍內大面積采取了“隔離”措施。如果說PDD為下沉市場用戶提供了線上購物的啟蒙教育,那么此次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用戶從“買菜”這件小事開始,逐漸養成了線上高頻購物的習慣(附贈搶菜指南)。

二、快遞行業進一步繁榮
當用戶購物行為逐步轉向線上的時候,將直接拉動快遞行業發展,特別是京東、順豐這兩家時效性與安全性強的快遞企業,預計將進一步規范化、顆;募䴓藴剩l揮自有快遞網絡優勢借勢搶占原屬于“四通一達”的小件市場。
三、自營電商平臺各項優勢將提前顯現
京東、蘇寧等自營電商平臺供應鏈能力強,能在穩定價格的前提下保障商品供應,且可在自有物流體系內閉環。
該模式將在疫情期間及疫情結束后一段時間內,有效獲取大量新用戶并有望實現該部分新用戶的持續留存(獲客+留存)。
四、社區電商、生鮮電商將加速增長
據《Mob研究院》數據顯示:疫情下的生鮮電商供不應求,其中京東到家日活突破100萬,盒馬、叮咚買菜雙雙突破40萬,且新用戶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受疫情“統一配送”政策影響,大量用戶逐漸形成了“送菜上門”的購物習慣,該習慣與社區團購模式(呆蘿卜、食享會等)非常匹配。
預估疫情期間,生鮮電商將持續平穩增長,疫情過后,社區電商將迎來一波井噴增長期。

數據來源:Mob研究院,《疫情下的移動互聯網數據洞察》,2020,2
五、純平臺類電商急需轉型
短期來看,淘寶、PDD等純平臺類電商將面臨一定增長壓力,原因在于:
平臺商家多為經銷商,導致平臺整體供應鏈能力較差;
平臺客單價低,從而導致單件物流成本占比相對偏高,大大削弱了盈利能力;
受第三方物流限制,有“發不出貨”的風險。因此,該類型電商平臺可能借勢打造自有供應鏈與配送體系,以應對后續任何突發事件。
微觀上看,我認為疫情將對部分類目產品造成一定的影響:
1. “在家用”商品將比“出門用”商品更受歡迎
顧名思義,“出門用”商品就是指服飾鞋包、護膚美妝、珠寶首飾等出門才需要用到的商品,而“在家用”商品則是在家里日常就需要使用的商品,諸如大快消類目、生鮮、小家電等。
2. 基礎醫療衛生產品將成為家庭必備品
此次疫情出現的“口罩荒”等醫療物資短缺現象,將培養用戶日常囤積基礎醫療衛生產品的購物習慣。后續各電商公司可嘗試定制部分合格合規的基礎醫療包產品(如口罩+護目鏡+消毒液+消毒濕巾+一次性手套等),可作為贈品、獎品抑或是商品。
3. 虛擬類目將迎來一波增長
受用戶宅家煲劇影響,視頻會員+游戲點卡等類目將有所增長。建議相關企業可結合“宅家煲劇/打游戲,為國家抗擊疫情做貢獻”等話題開展營銷活動。
4. 重點關注居家運動產品
由于消費者一定時期內沒有頻繁出門的需求,甚至是懼怕出門鍛煉,但是鍛煉需求將隨著企業復工之后逐漸增加。因此居家鍛煉逐漸成為運動首選,相關產品如跑步機、動感單車、瑜伽墊等。
5. 網紅類商品將進一步暢銷
這里所說的“網紅類商品”,特指基于微博、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營銷的商品,亦可延伸出來理解為“基于新媒體渠道予以傳播推廣的商品”。
由于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將更多地用于各類新媒體APP,特別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因此,基于新興渠道打造網紅商品將是2020年各大品牌的必修課。
附上春節期間主要視頻APP日活數據:

數據來源:Mob研究院,《疫情下的移動互聯網數據洞察》,2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