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楚龍正在暗自開展一場“大撤退”。 9月19日,星河控股集團董事長黃楚龍一口氣退出14家子公司實際控制人序列,同時退出2家子公司最終受益人。 上述16家公司,除廣州星之港教育咨詢優勢公司之外,其余公司經營范圍均涵蓋房地產開發經營等。從股權關系上來看,絕大部分被深圳星河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地產”)實際控制。 實際上,從今年伊始,黃老板就頻頻退出旗下公司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的序列。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發稿日,黃楚龍進行了142項退出動作,其中,退出實際控制人85家、退出最終受益人57家。尤其是9月12日,創下退出數量記錄,退出實際控制人及最終受益人共計48項。 此外,其退出的子公司多為星河地產旗下公司,且超9成退出動作發生在下半年。 工商信息顯示,星河地產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注冊資本20億元,法人為黃楚龍,由深圳市星河置地有限公司100%控制。 自星河地產成立以來的一個月內,深圳星置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深圳星置東部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深圳星置華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8家全資子公司相繼成立,這些公司的投資數額整齊劃一均為100萬元,法人也都為李曉明。 對此,明說資本創始人程繼明分析稱,黃楚龍可能是在為地產板塊上市作資產梳理,“如果計劃上市,而黃楚龍是很多子公司的實控人,可能面臨非常復雜的關聯交易、同業競爭等問題;此外,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如果黃楚龍退出實際控制人,那么子公司就不需要合并報表,僅作為股權投資。” “不排除上市的可能性”,在IP Global 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密集退出子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最終受益人,有可能是要將這些子公司從原有體系內剝離或者重新整合以服務于某些特定目標,比如資產、業務、債務重組以實現資本架構、管理架構的調整,便于資本運作或者優化資產與業務結構、強化管理等。 公開資料顯示,星河控股集團成立于1988年,旗下現有地產、金融、產業、商置、物業五大業務板塊,覆蓋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翼三大城市經濟圈。其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楚龍在2019年胡潤百富榜中排名第100,身價達300億。 已過而立之年的星河,深耕珠三角多年,黃老板常說“做企業要順潮流而動,略微超前半步”,早于2009年,星河便開始涉足金融產業。可在確立“金融為器”的同時,卻又至今仍未登陸資本市場主板上市。 直到今年1月,集團旗下星河商置才正式發起向港交所的沖刺。主板之外,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智善生活(836397.OC)已于2015年登錄新三板。 除了物業和商業地產板塊外,2015年底,時任星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公司副總經理的單文透露,地產板塊將以收購方式籌備上市,一旦完成,星河控股將擁有三個上市融資平臺。 自此,關于地產板塊的上市傳言一直未斷,但公司方面對外一直未有透露確切消息。官網信息顯示,地產業務開發面積累計超50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面積逾3300萬平方米,城市更新累計改造面積2000萬平方米,連續九年獲評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 此次密集的資產梳理之后,地產板塊的上市之路還遠嗎? |
|
原標題:黃楚龍暗自開展“大撤退” 星河地產謀上市? / 編輯:婉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