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各種關于家樂福“法國總部裁員2000人、與騰訊和永輝簽訂中國潛在投資意向條款、家樂福將賣身騰訊、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在網上廣為流傳。對此,記者向家樂福中國相關負責人核實此事,對方稱傳言中涉及的的內容都是舊聞。
雖然被家樂福定義為“舊聞”,但上述內容中關于家樂福中國和騰訊、永輝簽署的條款日期為1月23日,半年時間過去,合作事宜遲遲沒有進展,家樂福方面稱:目前商談工作仍在進行中。不過,市場上有聲音稱,雖然此前簽訂了意向協議,但對于入股家樂福一事,永輝高層一直因其業績欠佳而“糾結”。
要說再見的時代 2017年開始,阿里、騰訊先后布局線下零售,分別完成私有化銀泰、入股永輝等動作不斷。在眾多傳統零售企業紛紛站隊阿里巴巴和騰訊后,家樂福這股傳統零售業的清流自然也難抵新零售業態的潮流。
今年1月份,家樂福中國宣布,家樂福與騰訊已達成在華戰略合作協議,且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5月20日,騰訊與家樂福合作推出智慧門店——Le Marche,這是家樂福全球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飲、生鮮、進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業態,邁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6月11日,家樂福宣布與科技巨頭谷歌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加碼公司在線購物業務的開發,加速數字化轉型。7月2日,家樂福與英國零售商樂購聯合宣布,雙方將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削減成本、降低產品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在業態上,面對盒馬鮮生、小象生鮮、京東7fresh等生鮮超市,家樂福不得不擁抱新零售,推出智慧門店;在戰略上,面對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的威脅,家樂福在自建電商平臺無果的情況下,擁抱樂購屬自御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家樂福中國與騰訊、永輝的合作自2018年1月發布僅200字公告后,并無進展。市場上也有傳言稱此次合作,永輝高層一直因家樂福縮水的市值而“糾結”。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記者,永輝對家樂福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看屬于“蛇吞象”,以永輝的業績來看,本身有一定困難,屬于“自身難保”的情況,此時“吃”掉一個業績同樣不好的家樂福中國有很大隱憂,因此處于一種審慎的態度。
記者查詢永輝業績發現,2018年上半年,永輝超市歸股凈利為94262.91萬元,同比下降10.67%。 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無論家樂福中國是否會出售給永輝退出中國,事實說明家樂福的業態已經不再適合當前中國市場,“家樂福時代”已經過去,如果想繼續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必須做出符合當前消費形勢的改革。
不進則退的家樂福 作為歐洲第一大零售商的家樂福,1969年進入國際市場,并在全球30多個國家開了11000家店,最巔峰時擁有超過50萬名員工。 1995年,家樂福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并迅速在上海、北京、江蘇、廣東等地開店,10年后的2006年,其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突破100家。彼時的家樂福,被業界稱為零售業的“黃埔軍校”,成為中國本土零售商爭相效仿的對象。
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消費升級勢頭愈演愈烈,家樂福的經營理念略顯陳舊,業績也開始“跌跌不休”。2009年,大潤發取代家樂福成為國內綜合大賣場第一位。幾乎同期,沃爾瑪超市在內地的門店數量也超過家樂福。
記者查詢家樂福官網發布的財務報表數據獲悉, 2012到2017年的6年間,家樂福在亞洲地區的年銷售額分別為72.18億歐元、72.72億歐元、70.56億歐元、74.59億歐元、68.81億歐元及65.57億歐元。2018年世界五百強榜單中,家樂福排在第68位,營業額為912.763億美元(約789億歐元),純利潤是-5.986億美元(約5.18億歐元)。
此外,家樂福自2010年開始陸續在中國關店,到2017年累計關店數量超過40家。其中,2013年-2015年三年內密集關閉30家店。2018年上半年又關店6家。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自2010年起,電商在中國快速發展,大大地打擊了傳統的超市行業。“增速為歷史最低”的字眼頻頻出現在各大報告的統計數據和分析中,中國實體零售行業的黃金時代開始退潮。
找不準的方向 其實,一成不變的家樂福不是沒有嘗試過改變。 2013年,家樂福中國建立了電商“家樂福網上商城”,聚焦送貨上門服務,但是家樂福送貨北京地區最快次日才能送達,上海極少數區域能夠享受3小時急速送達服務。如此看來,家樂福的電商平臺在配送時間上并不具備優勢。此外,用戶需消費滿129元才能享受包郵,這與88元包郵的天貓超市和99元包郵的京東超市相比,價格上更不具優勢。
隨后,家樂福開始布局便利店市場。2015年家樂福首先在上海推出 “家樂福Easy”便利店,以抵御社區便利店帶來的沖擊。然而,從開出首家店到現在,“家樂福Easy”仍然只有30家店,尚未形成規模。
此外,家樂福還試圖調整業態。2017年,家樂福通過縮小自營賣場、擴大體驗性業態占比的形式企圖留住顧客,但是依舊不見成效。其財報顯示,2017年家樂福在中國的營業額是480億元人民幣,而凈利潤僅為3200萬元人民幣。
或許是為了集中“戰場”,家樂福先后退出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市場,收縮戰略把經營中心放在歐洲,聚焦歐洲本土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第一個來到中國市場的國際大賣場公司,家樂福從神壇跌落的原因,與2004年其創始人將家樂福轉售給法國億萬富翁Bernard Arnault以及美國私有股本公司Colony Capital有關。據悉,家樂福高層股東決策經歷了分散權力--半集權--完全集權的過程。面對全球市場競爭激烈而自身業績平平的現狀,新股東高層希望出售部分業務來回籠資金,但效果甚微,反而導致海外市場業績更加不理想。
所以就出現家樂福不斷的退出部分市場,而“退出中國”也一而再的傳出。雖然企業方面表示以舊聞回應帶過,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家樂福時代”已過,如果不做出適當的調整,與中國市場說再見只是早晚的事情。 |
|
原標題:騰訊、永輝入資半年無下文 家樂福如何才能不說再見?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