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失靈 麥德龍為何在中國屢次受挫? “其實不光麥德龍,外國零售巨頭們在中國的發展都面臨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零售電商智庫及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指出,10年來它們在中國遭遇的主要是外部競爭,有四大原因:1、國美、蘇寧、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品類殺手的成熟;2、京東、阿里、拼多多等新舊電商的發展壯大;3、中國城市化進程導致的地價上漲;4、綜合業態和創新業態的崛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18年中國的購物中心將超6000家。 麥德龍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麥德龍在全球擁有超過760家門店,覆蓋35個國家。截至目前,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6家門店。 雖然與同期進入中國的沃爾瑪、家樂福相比,20余年間,麥德龍在中國僅僅開出了96家店鋪,還不到前兩者的四分之一,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也不如前兩者,但在企業端(B端)麥德龍中國卻又鮮少能遇到競爭對手。僅這一點,便能讓近幾年在To B業務上加速布局的阿里巴巴難以放手,多次伸出橄欖枝,尋求合作。 “麥德龍的優勢在于,它有足夠多的B端用戶且黏性相對較高,再加上會員制的政策,讓麥德龍在線下也能更清楚客戶的購買習慣以及商品數據。”王曉鋒表示,除此之外,麥德龍的生鮮供應鏈優勢也尤為明顯。 “雖然對B端黏性較高,但隨著企業政策的調整以及部分公司福利的減少,麥德龍顯然有些疲軟。”莊帥指出,麥德龍在中國媒體關系維護很少、推廣也很少、政府關系維系也很薄弱。這些都直接導致了麥德龍在華業務的不順遂。 “因為定位,錯失中國機會。”管理學專家畢波表示,對公不對私,與大眾消費市場隔離。麥德龍是針對專業顧客的現購自運(指專業顧客在倉儲式商場內自選商品,以現金支付并取走商品)超市,相比傳統送貨批發商,有即時獲取商品和營業時間更長的優勢。它定位于“有限”的客戶,只對單位、企業法人或者小零售商等工商領域的經營者和群體消費層。 麥德龍中國主打高端付費會員制,在C端客戶中難以推廣,這導致其主要客群為B端客戶(即中小企業),而B端生意很難為其帶來爆發式的營收增長。此外,麥德龍還采取了較為保守的市場擴張策略,門店數量十分有限,這令它在中國市場難以打開知名度。 顯然,受到會員制的限制,麥德龍已經開始調整其銷售策略。 據麥德龍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麥德龍的業務模式能同時服務于B2B和B2C。未來,麥德龍中國將積極地探索在O2O全渠道零售、食品配送服務、福利禮品三大領域業務的快速增長。 該負責人稱,一是O2O全渠道零售,主要為C端客戶提供服務。二是FSD食品配送服務,主要為餐廳、酒店及中小型連鎖飯店,食堂等提供專業服務。三是福利禮品業務,為專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福禮解決方案。這三大業務互補性非常好,在麥德龍的同一個商場里就可以同時協同好這三塊業務的發展。 零售行業專家、新零售內參創始人云陽子表示,以麥德龍一直以來的撤資戰略來看,在合適的時候為中國區尋找一個好的買家更為重要。 水土不服 麥德龍中國頻繁“被出售”背后,是麥德龍并不理想的生存現況。 據2019年公布的麥德龍2018年年度財報來看,2018整個財年,麥德龍集團營業收入高達365.3億歐元,而中國市場的金額僅占到7.3%。 事實上,這家世界零售百強第三位的歐洲老牌零售批發超市,自2010年開始營收就開始走下坡路。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歷史最好的655.29億歐元,之后緩慢下降到2015年的592.16億歐元,但在2016年其營收一度下降63%,至218.70億歐元。 這也正是麥德龍不斷希望通過重組改善業績的主要原因。據彭博社報道,麥德龍甚至愿意出售其中國業務高達80%的股權給中國合作伙伴,而能否成功交易的關鍵,在于多家潛在買家的價格是否讓其滿意。除了96家門店,出售的標的還包括麥德龍在北京上海等地擁有的多個不動產。 “目前中國的大賣場正在處于激烈的轉型期,最后無非有三個結果。”云陽子解釋稱,第一是自我轉型,其次是把自己賣掉,最后是尋求合作。 云陽子強調,盡管麥德龍方面一直在強調不會出售中國區業務,而且為了成為更好的食品供應商,還要加大在中國的發展力度。但當一批批同期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商紛紛撤出或尋求賣身時,麥德龍也茫然失措,想要尋求新的發展契機,進軍便利店業務,并在上海開出“合麥家”便利店,可卻總是不得善終;想要實現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借助阿里突圍線上,可線上業務也并沒能給它帶來多少增長空間,麥德龍中國也一度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擴張在華業務,2014年,麥德龍對中國市場作出了一個全新的判斷,認為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小型業態,于是開始試水便利店“合麥家”。麥德龍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一個便利店品牌,被列為重點發展同樣選擇從上海開始,還迅速開啟了特許加盟模式。 但是合麥家門店只開了4家,到2017年,因為門店銷售始終有限,而房屋租金持續上漲,最終僅有的4家門店全部關門。而從提出便利店計劃到全部關門,不足3年時間。 “目前零售業已經進入了新零售發展時代,傳統實體零售業者必須在電商、實體業態升級方面作轉型。大店成本高且選址難,而中小型緊湊門店則選址靈活化,更有利于零售業者的發展。”莊帥指出。 “麥德龍是全面被收購還是尋求合作目前還尚未可下定論。”莊帥指出,目前傳統商超各自“擁抱”互聯網巨頭,目前已組成強有力的三大組合:沃爾瑪和京東、大潤發和阿里巴巴、蘇寧和家樂福中國。未來的格局還將可能繼續發生變化。 如今,麥德龍進入中國超過20年時間,但面對實體經濟環境頹勢和外資公司在華愈加的的“水土不服”,究竟是退出中國還是加快轉型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
原標題:頻繁“被出售” 麥德龍為何在中國屢次受挫?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