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爭取實現對沃爾瑪的趕超! 9月27日,蘇寧易購正式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收購,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與整裝待命的家樂福中國總部和大區核心高管閉門溝通時,提出這樣的目標。 家樂福入華24年,終于被蘇寧接手,48個億、80%股份,意味著這家法國零售巨頭,基本退出中國內地市場。 國內電商興起、租金的上漲、人力成本提高,讓家樂福在退出之路上并不孤單。此前,英國的Tesco、韓國樂天瑪特、易買得等外資零售巨頭已相繼退出中國市場;法國歐尚的中國業務,也已被其合作伙伴大潤發全面接管。 但與此同時,沃爾瑪卻在加碼中國市場。 據美通社報道,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文淵日前宣布,未來5年,沃爾瑪計劃在廣東新增100家新店,包括山姆會員商店、購物廣場、社區店以及云倉等業態。 本月,沃爾瑪全球購官方旗艦店迎來入駐京東平臺三周年慶。這家公司宣布,經過三年的發展,全球購店鋪服務訪客已超過6000萬人次,同時實現訂單量及銷售額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其中銷售額今年對比開店當年增長高達350%。 實際上,沃爾瑪近幾年一系列動作,表明了這家全球零售霸主依然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而這也是讓蘇寧對沃爾瑪極度重視的原因。 那么,這家五十多年歷史的零售巨頭,在華的信心和勇氣來自何處呢? 1、更小的面積,更精簡的商品 最近幾年,大賣場的日子并不好過。 凱度消費者指數和貝恩公司今年6月發布的《2019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大賣場在城市快速消費品零售市場所占份額從2014年的23.6%下降到2018年的20.2%。 寒流中,沃爾瑪也的確受到了影響。從表面上看,它選擇了收縮戰線。 這種變化的背后,則是沃爾瑪正在孕育的應對寒流手段之一:用更小的面積、更精簡的商品來應對中國市場。 2017年,沃爾瑪迎來武漢楊家灣店、昆明金瓦路店兩家“緊湊型”門店的開業。與以往面積過萬的沃爾瑪大賣場相比,這兩家店的營業面積縮小了近40%。 去年12月,沃爾瑪在成都高新區盛邦街正式推出,其宣稱代表著全渠道零售未來發展方向的新一代門店。 此次新開的沃爾瑪成都盛邦街店營業面積約為5000多平米,對普通大賣場的面積壓縮了近50%。沃爾瑪宣稱,將“在緊湊的空間里為顧客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對此,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呂本富教授看來,“沃爾瑪擬向便利化、小型化方向發展,對于沃爾瑪來說,這是一種新商業模式的探索! 2、更加“本土化” 沃爾瑪應對寒流的另一個手段,是更加“本土化”,更加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京東到家服務,就是沃爾瑪旗下的高端會員制業態山姆會員商店的“中國特色”。 在山姆App上購物的消費者,選擇標有“極速達”的橙色標簽,就會享受到1小時送達的服務。與其他國家相比,這是山姆中國獨有的一種購物方式。 在產品層面,沃爾瑪更加重視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據美通社報道,沃爾瑪曾表示,“本地化”是沃爾瑪自有品牌更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必然選擇。 從去年底以來,國產豬肉整體供貨情況和價格一直倍受各界關注。對此,沃爾瑪去年底已開始提前策劃并整合全球的優質豬肉供應商資源,選取西班牙、丹麥、德國、英國、巴西、葡萄牙等國家的優質供應商,將高性價比、安全放心的豬肉進口到中國提供給顧客。
至少從沃爾瑪同時期的全渠道豬肉銷售數據來看,銷量穩定,其價格水平也低于總指數同比漲幅。 3、數字化創新 數字化創新或許是沃爾瑪最有效的“殺手锏”。 早在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就斥巨資購買了自己的商業衛星,實現了全球聯網。 如今,在電商和物流發達的中國,網絡購物和移動支付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國的零售商業生態。 在此背景下,把創新的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應用到門店,提升門店的營運效率和顧客體驗成為了沃爾瑪的發展方向。 通過解決顧客排隊結賬的痛點,沃爾瑪“掃瑪購”在2018年1月推出以來,短時間成為零售商超行業首個千萬級用戶小程序,今年八月,沃爾瑪宣布,小程序實現注冊用戶總數近5000萬。 “沃爾瑪到家”O2O服務首次參加8.8購物節。日活用戶增長50%,對比之前最高日訂單量增長超過150%。 山姆會員商店同樣緊密擁抱互聯網。自2016年10月入駐京東商城后,山姆借助京東制定的專屬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將業務拓展至全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后,山姆會員店宣布,駐京東一年銷售額翻三倍。 不過,即便采取了上述種種措施與手段,57歲,在中國熬了23年,歷經大賣場失落、電商不順的沃爾瑪,也不能說是迎來了春天。 寒風依舊刺骨。 8月27日,名為#Costco開業首日被擠爆#的話題火速躥升,閱讀1.7億,討論2.2萬。 作為在美國僅次于沃爾瑪的零售企業,Costco的盈利模式與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商店模式極為接近。有媒體評論“沃爾瑪的救命稻草,要被Costco搶走了”。 沃爾瑪有機會繼續扳回一局么?我們拭目以待。 |
|
原標題:沃爾瑪在華變革之路:“收縮”戰線、數字化創新...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