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每月平均有超過100家餐館倒閉,而新開的餐館只有七八十家。昨日,記者昨從新成立的“武漢市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工作報告會上獲悉,受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影響,該市餐飲行業首現“減法”,每月凈減少20余家餐館。 武漢市的餐飲業較為發達,大小規模不同的企業和組織近5萬家,其中國際連鎖店占3.3%,國內連鎖店占6.5%,省內地區連鎖店占6%,中小企業占84%,常態從業人員近50萬人。 僅去年一年,該市的餐飲消費額就超過300億元,其中年營業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餐飲企業總量繼續擴大。 2011年,該市年營業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餐飲企業實現營業額達到102.01億元,增長22%。 武漢市餐飲協會對餐飲行業運行情況調查發現,近期受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增幅過快,武漢餐飲行業在高速發展10多年后,首現“減法”——即每月平均有超過100家餐館倒閉,新開餐館只有七八十家。 武漢小藍鯨美食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魏素琴坦言,目前餐飲行業受整個大環境影響,人力資源成本增加,企業運行成本增加,餐飲行業利潤增長幅度明顯下降。“餐飲行業需要通過提升服務水平等多種方式,應對運行成本加大的壓力。” 一線職工月工資較去年增長214元 昨日,武漢市總工會公布了一項市餐飲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落實情況調查,顯示武漢餐飲業職工工資平均年度漲幅為10.92%,超過合同規定的年度增幅比例。 去年4月,武漢市在全國率先簽訂了被譽為“武漢樣本”的《武漢市餐飲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今年4月19日,“2012年版”合同再次簽訂。 “工資協商”效應如何?今年7月份,武漢市對全市餐飲業用工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了80家餐飲企業和800名職工代表。 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服務員拿“地板工資”已是往事,“工資集體協商”后,餐飲企業員工月工資平均增長290元,漲幅10.1%,其中,一線職工月工資平均增長214元,漲幅13.7%。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