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在50個樣本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評估中,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前三名,在城鄉發展動力、質量、公平及各分項指標上都居前列。這是今天在北京發布的《2012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公布的數據。這份報告認為,中國城市化將進入新的發展里程。 ■ 促進五大轉折 這份報告是由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主持,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教授領銜多名專家歷時1年完成的,是繼2009年之后專門研究中國新型城市化戰略的第四部年度報告。 根據“城鄉發展動力”、“城鄉發展質量”、“城鄉發展公平”等指數計算,報告給出了50個樣本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廣州、蘇州、重慶、杭州、無錫位居前10名。 此外,50個樣本城市中,北京的GDP質量排序處于首位,緊隨其后是上海和深圳,東部城市GDP質量處于滿意位置,平均排名為18;東北城市GDP質量處于較好位置,平均排名為23;中部城市、西部城市GDP質量處于一般位置,其平均排名分別為31、33。 ■ 需克服“城市病” 不過,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化,需要克服非匹配、非規整、非公平、非集約、非成熟等戰略性弊端,還要克服“城市病”。 報告認為,“城市病”表現為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將會加劇城市負擔、制約城市化發展以及引發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別是城市的出行時間較長,因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城市會損失大量的財富,無形中浪費了能源和資源,不利于城市的暢通發展。 如何治理“城市病”,報告給出了藥方:一是科學制定城市規劃,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四是完善就業機制。 為了解決大城市人口膨脹與城市規模的矛盾,牛文元建議,從建立城市聯盟、引導人口合理布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