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店面擴張 暗合當地經濟發展趨勢 美國專欄作家提出另類指數———
據美國媒體今晨報道,值此金融風暴肆虐全球之際,美國《商業周刊》專欄作家丹尼爾·葛洛斯26日提出一套堪比“巨無霸指數”的另類理論——一個國家、尤其是該國金融中心的星巴克咖啡店數量越多,該國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可能性就越大。
理論
星巴克擴張暗合經濟發展
被視為美國文化象征之一的星巴克發跡于美國西雅圖,過去幾年,星巴克緊隨各國房地產開發商的腳步,在全世界擴張,進軍各大城市,尤其是金融中心,迅速成為房地產代理商與客戶的休息驛站。
葛洛斯解釋自己所創的“星巴克分店指數”時說,金融從業人員通常需要熬夜處理各種交易,因此,許多星巴克店“應運而生”,通常設在投資銀行附近。
他說,此外星巴克認為,地產開發商在開發新的樓盤時,有意購房者自會源源而至;如果上門點餐的客人越多,候餐的時間越長,在附近開設另一家星巴克分店的幾率就越大。
現象
災情越嚴重 分店越密集
葛洛斯經過統計發現,星巴克主要在此次次貸危機的源頭——美國的各大城市大肆擴張,尤其是金融中心紐約,分店的密度多得令人咋舌。光是紐約曼哈頓一地,就有200家星巴克分店。
而統計顯示,最近被迫將部分銀行收歸國有、在金融風暴中災情慘重的英國,全國共擁有689家星巴克咖啡店,光是倫敦便有256家;亞洲災情最為嚴重的韓國擁有253家。
而其他受波及的國家和城市,比如,歐洲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有48家、中東阿聯酋的迪拜有48家、法國首都巴黎也有35家。
葛洛斯又稱,“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像南美洲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星巴克店多達27家,但智利一直都遠離金融風暴,此次受牽連程度甚輕。反觀全國僅有6家星巴克的俄羅斯,卻受傷慘重。
不過,葛洛斯還是寧愿相信自己的這套理論。他開玩笑說,上周他去土耳其首都,驚訝地發現當地的星巴克分店多達67家,所以他“絕對不會把錢存在那里!
無獨有偶
另類的“巨無霸”指數
1986年,英國《經濟學人》自創 “麥當勞巨無霸指數”理論,以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在各國的價格,來分析購買力平價理論及國際關系問題。
根據這一理論,如果兩個國家都有麥當勞店,表示這兩國已出現夠多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有能力享用巨無霸。這兩國也能夠找出和平解決爭執的方法,不會發生武裝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