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廣東的門店數目已達494家,到11月中旬將達500家,我們仍期待在未來三至四年將門店開到1000家。”10月28日,在華南經營7-ELEVEN便利店連鎖的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南中國行政總裁李佳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并沒有在當前的金融危機背景中下調開店速度和目標。
專題報道:2008中國零售業,過冬,或是暖春?
“對于大股東財務穩健的便利店連鎖而言,現在反而是大展拳腳的好時機。”廣東連鎖協會會長孫雄評論說。他認為便利店業態決定其顧客群對價格較不敏感,受到的影響會較輕。
根據賽壹的母公司,即英資的怡和集團旗下的牛奶公司今年中報,截至6月30日,其在華南區總共有464家7-ELEVEN便利店。對照李佳惠提供的數據,這意味著在此后的四個月內增加了約30家門店。
對于在市道轉差后,租金對于零售業的沖擊,李佳惠表示,希望通過整個經營環節內部進行消化。“例如100家門店的采購價,與500家門店的采購價,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這有助于保持相對的價格優勢。”
這與近期香港零售業的風聲鶴唳形成對比。10月27日,美資的面包圈連鎖Krispy Kreme宣布其在香港的7家門店將清盤,但暫時保留其中兩家以“增加股東價值”。李佳惠對此透露,7-ELEVEN今年至今在廣東關閉了三家門店,但“沒有一家是因為經營不善”。她表示,7-ELEVEN每年會對旗下的門店進行業績檢討。
對于7-ELEVEN表示今年在廣東的業績目標仍有提升的空間,孫雄稱,“關鍵是不能過多占用供應商款項,這就能避免財務不穩。”根據牛奶公司的中報,當時其流動資本仍然有1600萬美元,而自有現金流則達1.6億美元,資本性支出則為5100萬美元,財務境況仍然良好。
7-ELEVEN在廣東發展加盟店的速度仍然緩慢。李佳惠稱,目前的數據接近50家,這明顯比7-ELEVEN在華南整體的擴張速度要慢。“我們對加盟模式保持非常小心的態度。加盟模式在中國的問題,在于很多加盟商在獲得品牌授權后,就將實際運營轉交給第三方,無法保證加盟店的服務水準達到要求。”李佳惠解釋說。
在門店數量高歌猛進的同時,7-ELEVEN亦加速向國外的便利店模式靠攏,提供更全能的服務。“7-ELEVEN將自身定位為便利服務提供商,而非產品零售商。”李佳惠在29日7-ELEVEN宣布與中國銀聯、拉卡啦進行合作,提供門店手機充值、公共事業繳費、銀行卡還款等業務后如是表態。
據悉,此前華南7-ELEVEN已經與羊城通進行便利店的獨家充值服務,也和EMS快遞開展獨家的合作。有接近7-ELEVEN的人士對本報透露,下一步華南7-ELEVEN甚至打算在其門店擺放ATM,為顧客提供取現服務。
“各便利店的模式分化已經很明顯,此前7-ELEVEN主推熱食,而CircleK則主打快消,不同的模式發展在今后將益發明顯。”孫雄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