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型酒店業存在泡沫論的導火索源自如家發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如家該季度總營收為3.276億元,凈虧損1520萬元。這是如家上市后首次曝出虧損。一時間,“快速擴張、經濟型酒店出現拐點,泡沫時代來臨”的言論甚囂塵上。
一時間,向來以整潔、清爽形象示人的中國經濟型酒店,似乎被一股污穢的泡沫所籠罩。
近幾日,中國經濟型酒店幾大梟雄7天、格林豪泰、漢庭和錦江之星等經濟型酒店CEO接二連三召集各路媒體拋出言論,闡述業界觀點。雖然行家們針對經濟型酒店是否迎來拐點、泡沫是否存在的回答各執一詞,但從這場軒然大波中可以窺探的是: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目前正硝煙四起。
泡沫時代揭秘誰在泡沫中沉浮
“所謂的‘泡沫’指的是很多打著經濟型酒店旗號闖入這個行業的低價攪局者。經濟型連鎖酒店行業門檻其實并不低,跨進來的,都是‘泡沫’下的‘啤酒’。”7天連鎖酒店CEO鄭南雁的說法相對來說比較保守,他用啤酒和泡沫來指代經濟連鎖酒店與“魚目混珠”的攪局者的微妙關系。他認為,經濟連鎖酒店中并不存在泡沫,攪局者才是泡沫之源。
格林豪泰CEO徐曙光則十分肯定泡沫的存在,早在去年上半年,徐曙光就對經濟型酒店的過熱發展發出了泡沫警報。他表示,經濟型酒店的各類成本都是相對固定的,其中最關鍵的一項就是物業成本,物業成本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酒店的命運。前兩年,尤其是在2007年,很多經濟型酒店不計成本去“搶樓”,很多在一線城市的物業成本超過了目前合理水平的三成到五成。“背負著這種成本的酒店是很難長久經營的。只要這些公司的資金鏈不斷,就不會出大的問題。但這樣的酒店一多,公司的經營也必然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短期的出路只有兩條,要么被兼并,要么熬到上市。”
無獨有偶,如家快捷酒店CEO孫堅此前也曾表示,經濟型酒店市場雖然目前看來潛力很大,但是還是有泡沫存在的。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是經濟型酒店就盈利,其實大家太過于樂觀,很多人沒有分析市場就盲目投資,這非常危險。
作為經濟型酒店行業,在今后幾年內將存在很大的投資機會。“未來擁有1000家以上門店的經濟型連鎖酒店,至少在10家以上。”徐曙光認為,即使如此算來,也才有1萬家門店,這相對于國內整個酒店的數量,中國人口的數量,未來旅游、商務人口和入境旅游人口的數量,并不算太大。
但他認為,發展空間大,并不代表沒有泡沫。“這是兩個概念。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網絡科技,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都很大,但是一定時期內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當其發展嚴重地和市場脫節后,就會產生泡沫。如果將概念混淆,把前景作為回報率來看,那么一定會將投資者引入到一個誤區,造成更大的泡沫,爾后帶來更不好的影響。”
泡沫時代預測泡沫導致行業洗牌
“行業中的確存在泡沫,但也不失為一個機會。”漢庭CEO季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前幾年針對經濟型酒店的炒作過熱,整個行業的確有泡沫存在。這次美國次債危機,對整個行業的影響肯定是有的。“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很直接,股價會受到影響。對于未上市的經濟型酒店品牌來說,今年不再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機,部分企業的融資和上市估值都會受影響。”
資料顯示,從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經濟型酒店前十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由85%下降至38%。“新進入者改變著行業格局。但市場還沒有真正進入差異化競爭的階段。”季琦分析,“泡沫的好處是,它能推動行業的洗牌。其實從去年起,這個行業的格局就已經開始變化了。最先受影響的,一定是這個行業的投機分子。他們既缺乏長期的心理準備又缺乏行業經驗。所以,會成為第一批退市的人。其次受影響的,是那些準備不充分的人、急功近利的投資者。”但他堅持認為,泡沫的破裂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長遠來看,還是有好處的。
泡沫時代旁觀住宿業市場空間仍在
“中國的消費市場正在蓬勃發展,服務業至少還將經歷30年的增長期,這對于經濟型酒店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背景和時間。”錦江之星總裁徐祖榮指出,“快捷型”酒店市場遠未飽和,整個行業還有數十倍的增長空間。未來的格局應該是十家左右著名的品牌,行業領先者的規模應該在1000家以上。
鄭南雁分析,目前國內經濟型酒店正處在蓬勃發展時期,住宿業的市場空間仍然巨大。其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隨著GDP增長而日益繁榮的商務活動;二是國內休閑旅游的逐年增加;三是入境旅游的發展。
2008年1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46619億元,增幅為11.4%,為13年來最快水平。分析師預測,中國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高于9.5%。持續旺盛的投資,商旅活動需求日益繁榮,為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另有分析預計,至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國、第四大旅游客源國,并形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游市場。屆時,入境過夜游將超過1億人次,出境游2億人次,國內人均出游率達200%,國內游規模28億人次,我國整體旅游行業迎來了歷史最佳的發展機遇。此外,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國家法定假日的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也將為經濟型酒店帶來更大的商機和發展空間。
來自國家發改委2007年的數據顯示,經濟型連鎖酒店業排名前十位的品牌年均增長率高達74%,7天連鎖酒店更在2006、2007連續兩年以近400%的門店增長速度快速發展。
相關人士分析也指出,參考國外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情況,目前國內終端住宿市場的巨大需求為經濟型連鎖酒店行業的客房規模提供近70倍以上的增量空間。可見,這依然是投資回報率很高的行業,租金成本增加并未對全國連鎖品牌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不必輕言拐點。
后泡沫時代 經濟連鎖酒店持續前進
值得關注的是,在承認經濟型酒店市場中存在著泡沫的同時,諸位CEO一致認同中國的住宿業市場空間仍然巨大,潛力值得深掘。不難看出,“發展”仍將成為經濟連鎖酒店的前進方向。
近幾年,國際資本的豪賭、成功案例的誘惑、市場的關注讓“經濟型”變成了眾多創業者、低星級酒店追捧的香餑餑。對回報的高預期帶來了短視的肉搏競爭,單純把“經濟型”酒店理解為“低價”,造成了行業的惡性競爭。此前用超低價“擠干經濟型酒店水分”的七斗星的退市已給業內敲起了警鐘。
如家CEO孫堅等業界領航者均表示,所謂的經濟型是“節約”、“合算”,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便宜”,其核心是高性價比,這將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所在。同時,國內經濟型酒店還會朝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
徐曙光認為,要消除泡沫其實也不難。中國有30多萬家酒店物業,它們可以成為經濟型酒店開發的酒店物業。如今,格林豪泰已將他們作為其未來發展直營店和加盟商的主要物業來源。
“在行業出現泡沫的情況下,行業需要及時從以‘跑馬圈地,占領資源’為第一要務的數量發展模式,轉變到‘服務好客人’的根本上來。”徐曙光認為,“酒店業就是服務業,是馬拉松跑,因此要苦練服務內功,為客人提供超值服務,不然難免曇花一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