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貨的另一種生存鏈條
貴陽市經偵支隊三大隊大隊長王慶文告訴我們,他們的“3·13”案件現場查獲的假LV、古琦包整整裝了一卡車。并且做工精良,普通消費者單從外觀很難分辨,而開在這種高檔場所,更是讓人少了戒心。
盡管受害者在進入這些專賣店后,會因為其環境和裝修而容易喪失警惕,但在外邊,連店面標識都沒有,又是怎么引誘受害者進入的呢?王慶文告訴我們,犯罪分子請了幾個服務員,實際上就是他們的馬仔,馬仔每月的工資1500到2000,再加上銷售的提成,馬仔不負責銷售,只負責發名片,發這種卡片在引導消費者,
所謂的銷售人員在高檔寫字樓發放名片后,如果有人有購買意向,銷售人員就會帶領對方來到專賣店。而他們為了規避檢查,名片上也動足了腦筋。上面沒有門面的地址,只有一個電話和假名字,然后把奢侈品牌的包、表,做了一定的圖面的表示。
警方進一步調查顯示,以在貴陽飯店寫字樓1901房間為窩點的犯罪嫌疑人范如權來說,他已經在這銷售了三年假名牌。他承認自己賣的就是假名牌。至于在這里銷售假名牌的利潤有多高,范如權說,一個包一般都是100塊錢到200塊錢購買,賣上千元錢。
對于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工商管理部門日常也會進行打擊查處,那么范如權又是怎么把專賣店堂而皇之開到了星級飯店里呢?又如何應對日常監管?范如權說:工商來過,他就說包包是那個仿冒貨。然后就罰了一萬塊錢。之后就再也沒來過了。
范如權說,他使用的房間外面不設置任何標識,完全是通過服務員在外邊掃街和網絡來銷售,這樣就規避了酒店的管理。而三年中,工商部門只來過一次,罰款一萬元后,就再也沒有來過。
那么事實是否如范如權所說呢?記者來到了范如權公司所在轄區的黔東工商分局。
黔東工商分局 局長杜利星說,他們確實曾到范如權的店里巡察過,也處罰過一萬元錢,但并不是因為售賣假冒名牌產品,而是因為消費者投訴店家沒有開具有效發票。那么對于范如權這樣的專賣店,他們日常是如何檢查的,有沒有發現過售假行為呢?
杜利星說,工商局會不定期檢查,像范如權的店他們總共巡察四次,結果只進去過一次,沒有發現假冒偽劣商品。雖然到現在,范如權還沒有交待他的總共非法所得有多少,但每件貨品在進貨價后面直接加個零,堪稱暴利。那么面對這樣的監管環境,貴陽市現在的市場又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