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發展 掀起扎堆上市浪潮 為了維持企業擴張和強勁增長,上市融資是解決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1993~1997年間,此前國營體制下已經具有相當實力的一批百貨店,掀起了中國百貨業發展當中的首輪上市熱潮。 1992年11月20日,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上市,武商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異地上市公司和全國第一家大型商業企業上市公司。南京新百(600682)1992年改制為“南京市新街口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正式上市,成為南京市第一家商業企業股票上市公司;東北著名的大商集團也于1993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4年1月10日,西安民生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王府井百貨(600859)1991年組建企業集團,1993年改組股份制,1994年完成社會公募后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杭州解百于1992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成為浙江省第一批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的兩家企業之一。 為進一步適應市場需要,西單商場于1993年實行股份制改造,1996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上網發行了西單商場股票,為企業募集了2.7億元的建設獎金。 中國百貨業一度迅猛的發展勢頭,在1996年到達第一個發展頂峰后,全行業開始走下坡路,銷售增幅下滑,利潤滑坡,直至2002年,國內百貨行業發展趨勢向好,景氣度逐步提升,百貨企業連鎖擴張的資本需求再度被激發。加上大量的外來資本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給這些百貨公司上市融資再次提供了肥沃的資本土壤。 2002年4月30日,廣州百貨大廈實現了股份制改造,成立廣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22日廣百股份于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成功上市。2004年11月,原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上海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截止到目前,貿聯會18家企業中,16家改制為股份制企業,其中12家為上市公司。憑借著上市的推動,這一批百貨企業在公司制度建設、品牌建設和企業架構建設等方面逐步市場化,逐漸成為全國百貨企業當中的領頭羊。更為重要的是,憑借著上市募集的資金,它們也更有實力和財力在新的領域開疆拓土,從而走上了規模擴張的道路,為企業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