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餐企都是從0到10,再從10到1,再從1到n 好了,即使方向正確,資源上也壓倒性投入了。就一定能成功嗎? 答案是不一定。 為什么? 因為當你真正打算去做一件事就會發現,資源是永遠不夠的。 怎么把僅有的資源配置在關鍵動作上,才是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原因。 一個企業是由品牌、營銷、團隊、管理、運營、設計、產品、服務、供應鏈等多個子系統組成一個大系統,形成一條價值鏈,并獨立依附于一個市場參與競爭。 整條價值鏈上每一個版塊都需要配置相關資源。不同的資源投放策略結成一張不同的價值網,形成不同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巴奴認為產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的資源配置的權重,壓倒性投放在技術研發和食材供應鏈上。 比如,俏鳳凰認為美學是餐飲的第一生產力,所以一個米粉店愿意花上百萬去換一套VI。 比如,樂凱撒榴蓮披薩認為,人才是第一競爭力。所以他的組織架構都是超配,不惜一切代價把華為和杜蕾斯等核心高管挖來。 比如,海底撈認為服務是核心競爭力,所以上市財報披露,工資占比營收的30%多。 即使強大如喬布斯,接手蘋果之所以能逆襲,就是喬布斯把核心資源壓倒性投入到產品開發設計和品牌營銷上,其他的幾乎全部外包。 所以,整條價值鏈上資源配置的權重,才是贏得競爭的核心關鍵。 否則給再多資源,你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把資源配置到低價值回報的地方,基本都是打水漂。 比如,即使你花高價找到最核心的商圈,可是客群和項目本身定位不匹配。 那么主力客群的配置少了,邊緣客群的配置多了,門店自然獲客能力就差。 比如,一個沙縣小吃你硬是要開到500平方,那么每塊地板磚每天都在燒錢。 比如,熱銷產品的配置低了,滯銷產品的配置高了,即使采購再豪華的設備也是白費。 比如,優秀員工的配置缺了,混日子員工的配置超了,即使養一大群人也是天天在家打老虎。 比如,對顧客有價值的地方配置少了,顧客無感知的地方配置多了,天天再辛苦也是自嗨。 那是不是方向對了,資源配置到價值點上就能成功呢? |
原標題:一家餐飲企業失敗的本質是什么?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