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盒馬需要一個定位稍低一點的業態,‘下沉’到社區里!焙旭RCEO侯毅說。 在初試社區業態盒小馬遇挫后,盒馬未削減搶占社區生意的決心,反而愈發激進。 過去三年,盒馬以“超市+餐飲”的形式通過新鮮和品質的定位,在全國范圍內聚集了一批消費人群,在完成上百家的門店布局后,盒馬放緩了擴張的步伐。 盡管成功掀起了新零售的浪潮,但隨之而來的虧損和精細化營運的難題,成為盒馬邁不過去的坎兒。 以至于,盒馬突然宣布幾架馬車齊頭并進的同時提出分層運營體系,即針對不同的商圈,不同的收入水平,開發不同版本的門店。 “以面銷為核心的菜場形式電商——盒馬菜市”是侯毅口中未來盒馬的五大零售業態之一,這是盒馬探索“新生”業態的第一槍。 4月初,盒馬分別在上海、北京相繼開出兩家以社區業態為主的盒馬菜市樣板店。 《靈獸》實地探訪“盒馬菜市”北京店發現,在店內縮減了餐飲區面積,引進蔬菜、水果、蛋禽和肉類四類散裝系列,減少包裝成本;增加“鮮制現售”的商品和消費者溝通,為煙火氣增磚加瓦;重新組合商品結構,同類商品在選品上擁有一定的價格差。 從中能夠看出盒馬一方面想要贏得中老年人消費者,另一方面也不愿摒棄中端消費群體。 雖然有了一些改變,但盒馬菜市最終能否被消費者接受和認可還是未知之數。 未來,有著線上農貿市場天然基因的盒馬菜市挑戰依然不小。 煙火氣的盒馬菜市 盒馬菜市北京首店位于西城區白紙坊橋居民商圈——泛悅坊B1層,店員告訴《靈獸》,盒馬菜市是之前盒馬店改造的,僅裝修幾天就重新開業了,而這家盒馬店是去年2月10日正式對外營業的。 通過對周邊的觀察,盒馬之所以選中在白紙坊橋商圈進行菜市的嘗試,原因是方圓500米內有著數十個住宅小區,居民居住密度較高,尤其是退休人員較多。盒馬想要下沉到北京社區,在選址來看,這里的確極具代表性。 翻新后的盒馬菜市前場經營區域大約在2000平方米左右,在品類選擇上基本與盒馬類似,圍繞滿足用戶日常三餐所需布局。 進入店內,在蔬菜和水果區呈現散裝和包裝售賣兩種方式,三組水果的散賣柜臺布滿近50個SKU的水果,基本覆蓋旁邊冷藏柜中所有的包裝水果,包裝水果產地多來自海外。 散裝蔬菜以四邊形環繞,店員在中間方便補貨、理貨及售賣,相比首店上海幾十種散裝蔬菜的SKU,在北京僅選了12種,且多為土豆、豆角等根莖類損耗很低的蔬菜,葉菜主要還是以包裝產品——盒馬自有品牌日日鮮售賣。 在蛋禽類區域選擇咸鴨蛋、鵝蛋、鴿子蛋、鵪鶉蛋等近10個SKU,聯營的商家告訴《靈獸》,售賣的散裝、盒裝雞蛋在品種和價格上并沒有差別,只是便于消費者進行挑選。 穿過水果和蔬菜區,進入冷凍區,4組冷凍柜,在選品方面也更貼合社區消費者,速凍水餃、冰淇淋占據冷凍柜的一半面積。 同樣,在肉鋪柜臺盒馬選擇了三家聯營商家,各類鮮肉既可以現場切割售賣,在其旁邊的肉品冷藏柜中,也有已包裝好的肉來產品可供售賣。 聯營商家告訴《靈獸》,包裝肉品是由品牌商在中央廚房進行加工后再配送到盒馬菜市門店進行售賣的。同時店員透露,散裝現切的肉品更受歡迎。 侯毅在提出大海鮮是否依然性感的疑問后,從盒馬菜市的水產區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變化,價格偏高的龍蝦、帝王蟹等海鮮產品被“遺棄”,轉而以日常的淡水魚類、貝類等更加平價且豐富的海產品替代,成為下沉社區市場的主力,但海產區域仍舊延續盒馬的基因,目測占據門店面積的1/5。 曾以“邊逛邊吃”為噱頭攪動零售業的盒馬,這次在菜市的業態中將“現場加工”雪藏在最隱蔽的角落,對此侯毅曾解釋稱,取消餐飲是由于社區店的坪效很低,取而代之的是“新鮮制作、現場銷售”。 《靈獸》發現,在盒馬菜市北京店增加了炸物坊、熟食、面食等自營檔口,現場制作手工混沌、饅頭、油條等,盒馬希望通過由店員在店內進行現場制作再售賣,讓消費者吃得更新鮮。為切合北京顧客的“口味”,盒馬菜市也售賣糖火燒、芝麻醬等地方特色產品。 在店內,還有不少久久丫、日料、牛排肉鋪等聯營檔口,工作人員告訴《靈獸》,聯營的合作方式采取的是扣點。餐飲區域的面積也從過去的上百平米,翻新后僅能坐下50人左右的長桌設計。 |
原標題:盒馬“保命”:煙火氣的盒馬菜市最終能否被消費者接受?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