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立盒馬鮮生前三年,侯毅信奉“舍命狂奔”,“打下山頭更重要”,必須把生鮮這個賽道先占下來。 然而,從去年底開始,“保命狂奔”被提了出來。一字之差,背后原因是盒馬在高速擴張過程中,陸續暴露出一些問題,個別門店被曝出替換生產日期標簽,銷售過期商品等事件。為此,盒馬在短短三年時間里中層流動率很高,北京經理換了三個,上海經理換了四個。 前不久,盒馬鮮生昆山新城吾悅廣場店正式停止營業,這是盒馬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次做關店的小步回調動作。但是,剛剛在上周晉升為盒馬獨立事業群總裁的侯毅,仍然要在今年10月之前把目前150多家店的規模擴張為200家,店面增長并沒有因為戰略轉為穩妥而停滯。 同樣作出改變的還有侯毅自己,去年醫生警告他如果再不注意身體就有腦中風的危險,于是他每天跑步鍛煉,“現在很多比我小二十歲的人都不一定跑得過我”。 自2018年以來,整個阿里乃至中國互聯網的一大主旋律都是下沉再下沉。在對一二線城市的高檔商圈基本完成覆蓋之后,盒馬鮮生也必須向主要城市郊區、向低線城市城區要增長。 侯毅把十二年的時間刻度作為自己對盒馬這個項目的承諾,前三年已經走完,剩下十年不到的時間他給盒馬定的目標是,進入中國所有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極快,這個城市名單現在就已不少于一百個。 那么在一二線已經有盒馬開店的城市,該怎么去進行下一步布局呢?侯毅心里有一把特別的刻度尺:房價。就他的觀察,以上海為例,在方圓三公里內房價五萬以上的社區做盒馬鮮生很容易,訂單線上七成、線下三成,消費者喜歡包裝食品,盒馬就能做起來。 反之在上海的郊區,永輝就賣得很好,門店數量多,生鮮散裝,消費者喜歡那種挑挑揀揀的感覺,成本和售價都能做得比較低,店面火爆非常賺錢。 “盒馬也要開到房價五萬以下的地方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侯毅說,整個中國市場,尤其生鮮,從上到下的差異非常巨大,每個地方的消費結構、習慣都不一樣,“郊區店包裝變散裝成本可以降低一半以上,那我也可以散賣的。盒馬要回歸當地消費需求! 關于零售行業的競爭,除了再次盛贊永輝、認為盒馬與永輝在生鮮賽道上的能力各有千秋之外,侯毅對其它的無論巨頭還是創業項目卻不以為意。盒馬的全鏈路流程支撐了日常運營的高毛利,“但假如他們要燒錢,那我們跟著燒就好了,他們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中國零售業,經歷了從向外企沃爾瑪、家樂福學習,到成為各自區域割據的“一方諸侯”,再到現在受互聯網沖擊下一片迷茫的過程。那么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一號工程”,盒馬這三年來與傳統零售業又是怎么互相學習的?新零售怎么才算成功?有哪些得與失?調整之后有什么新戰略? 6月24日,侯毅在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以后第一次接受媒體的采訪,系統性地解讀了這個階段他對盒馬模式、新零售以及整個零售行業的認知與反思。以下是侯毅的觀點,經36氪編輯整理。 新零售到底怎樣算成功 新零售是一個概念,用互聯網技術改造零售,無論哪一個角度切入都是新零售。但是新零售要成功這件事,不單單是技術,更多是商品的改變,供應鏈的提升,包括團隊能不能接受。 傳統零售現在很多年習慣了,叫它改變也難。我還說,可能我們60后、70后要全面退出零售業才行,很多思路、理念都完全不一樣,新零售難在完全的系統性,點狀突破不足以改變,這是新零售最大的挑戰。 什么是叫新零售成功?到底怎么行,怎么不行? 美國前三大企業,沃爾瑪市值兩萬多億人民幣,Costco八千億,kroger大概一千億。歐洲,超市在當地生鮮市場份額一般在30-40%。但中國沒有一家超市能占生鮮30%的市場,主要都是農貿市場。我們的距離很大。 談盒馬未來的目標 所以盒馬要做什么? 第一,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中國所有一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 第二,我們希望真正意義上能誕生一個一萬億銷售規模的城市。如果以今天盒馬的銷售增長,10年以后應該可以達到沒有問題。 第三,我們希望盈利能力達到全球最高的7-10%純利潤,中國目前是3%左右,國外是6-7%。 圍繞這樣的目標,盒馬要怎么做? 第一,一二三線城市全城覆蓋。光靠盒馬鮮生這一招“鮮”是不夠的,我們要研究社區怎么做,CBD、office怎么做,城鄉結合部怎么做,郊區怎么做。所以除了盒馬鮮生,我們最近在積極探索盒馬菜市,通過盒馬菜市我們可以進入社區、郊區。首先我們要研究,在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不同人口密度、不同場景下的最佳模式,為未來十年發展做創新的戰略儲備。 第二,吸引消費者的核心是商品。從今天生鮮行業來看,有幾個維度可以做: 基地直采。我們現在已經建了將近500個基地,遠遠不夠,我們希望未來盒馬銷售的不同季節農產品基本來自基地,供應全國。 全球標品采購能力。我們的自有品牌今年占比能達到15%,希望未來三年達到50%,希望給消費者提供超高性價比的產品。上海最近有兩個例子,在中國零售業高度競爭的情況下,ALDI和Costco還敢到中國來,為什么?無外乎是有巨大的全球商品供應鏈優勢。所以今天中國零售業的競爭,不僅價格要有優勢,還要有商品優勢。 盒馬開發的獨特商品。前段時間的豆漿賣得很火,我們在開發類似這樣的產品。最近我們在上海幾家門店剛剛上線鮮花,最貴五塊錢一支,很多是一塊錢一支,基本一束花幾十塊錢夠了。為什么能做這種顛覆性創新?原來買鮮花的價格是包含了服務費,包裝一下。但我們把賣花和賣服務分開,你買回去自己DIY,這是我們在office區店做的。 第三,全國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盒馬建設了分撥中心、加工中心、暫養中心。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在中國的物流體系已經比較強大了。 談零售業的發展 兩三年前,我僅僅是想用實體零售店解決生鮮店的痛點,今天基本實現了。后來的演變路徑是用互聯網改變生鮮零售企業。 中國零售業發展,前十年是學老外,學沃爾瑪、家樂福。第二個十年互相學習互相copy,每個省有個山頭,共同成長,都是好兄弟。電商起來以后他們發現沒有領導者,沒地方copy了,所以最近五年陷入一片迷茫。 原來的copy是copy一個點。盒馬出來以后,他們看最好學的就是海鮮檔,放兩只活蝦養養,很容易學的,是一個單點事件。再比如盒馬做了日日鮮,他們也做什么每日鮮天天鮮一大堆鮮出來。但是所有鏈條流程沒解決,僅僅貼了牌是沒怎么樣的,盒馬做的是全系列的東西。實際上是因為,中國零售業普遍缺少系統性思考的東西。 另外盒馬有強大的研發團隊,系統都是自己在做。中國零售業沒有自己做系統的,都是IBM、SAP什么的國外拿過來,咨詢咨詢。所以今天就變成了,大家對盒馬期望很大,但是從盒馬自己來看,它是個系統性工程。一招一式只能解決局部問題,不能解決整體問題,今天難是難在這個問題上。 |
原標題:把店從房價五萬的社區開到郊區去,盒馬要跟永輝學什么?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