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據外媒消息,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開始通過招標,出售在中國的業務,據說這筆交易估值15億-20億美元。據麥德龍集團2018財年業績報告顯示,麥德龍中國營收26.5億歐元,約合30.3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8家競購者正準備對德國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競爭者的名單中包括萬科、永輝、騰訊、大潤發、蘇寧和阿里巴巴。 對此,記者向麥德龍中國方面求證,對方表示,目前,尋找合作伙伴仍處于進程中。在此進程中,麥德龍已與多家潛在合作伙伴接觸并展開對話和溝通。在此基礎上,目前麥德龍正逐步縮小潛在合作伙伴的選擇范圍,為進一步談判做準備。“一旦確認真正對合作感興趣的伙伴,我們將會簽署保密協議,并啟動關于合作范圍及合作方式的談判。” 此外,對于記者提出的相關細節問題,對方表示,“關于合作伙伴的名字、猜測和具體的時間表,目前我們不予置評,也無法公布更多信息。”入華23年,麥德龍曾是有著獨特優勢的大型倉儲超市,在業績巔峰期曾在一年內連開12家門店。但“好景不常在”,緊隨而來的是營收增速一路收窄,麥德龍的財務也出現“縮水”的現狀。據pitchbook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麥德龍的營收就開始走下坡路,2018年凈營收同比下滑1.6%。 如今,面臨多家企業爭相競購,麥德龍將現有資產變現顯然是有吸引力的。但麥德龍在出售這些增長型資產后,還剩下什么?麥德龍中國的價值,到底還有多大?被收購后還能否保留其品牌?歐洲零售巨頭為何在中國戰略失靈? 緋聞不斷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麥德龍中國第一次傳出“被收購”的消息。 2018年就有消息稱麥德龍中國業務正在尋求出售,復星國際正在洽談收購麥德龍股份。2018年9月,外媒報道,德國知名批發零售超市麥德龍正在評估中國業務,包括出售股份和尋找合作伙伴等事宜。2018年10月,麥德龍再次傳出正在與銀行洽商為旗下中國業務尋找一家合作伙伴。2018年11月2日又曝出麥德龍正在與騰訊洽談合作事宜。2019年2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阿里巴巴正與德國零售批發商麥德龍展開新一輪談判,或收購其中國業務的部分股權。 而就在2018年底,《商學院》就中國業務是否出售采訪麥德龍中國方面時,麥德龍中國品牌總經理曹湧表示:“完全造謠”。曹湧表示:“我們不會出售麥德龍中國業務,新店也在按計劃籌備。” “麥德龍之所以受到眾多中國企業收購興趣,是由于中國電商市場及大數據應用日趨成熟,與麥德龍合作將可帶來協同效應,同時麥德龍的海外供應鏈具有相當吸引力,可為中國市場引入優質進口產品。”獨立零售觀察者、新零售頻道創始人王曉鋒指出。 5月27日消息稱,此次麥德龍中國的競購方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裕資本和房地產開發商萬科組成的財團、厚樸投資與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組成的財團,以及高瓴資本與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有知情人士表示,其他競購方還包括蘇寧控股、超市運營商物美集團和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 路透社今年3月曾報道稱,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交易的估值在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 1996年,來自德國的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帶著“歐洲第二,全球第三零售批發超市集團”的光環走進中國市場,引進了“現購自運”的倉儲式商場模式。 麥德龍目前在華擁有約1.1萬名員工。據麥德龍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約合3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目前麥德龍在中國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擁有95家門店和房地產資產。其中,房地產在麥德龍中國業務中占據了大部分價值。 同德國一樣,麥德龍在進入中國后,仍舊堅持只買不租的開店策略。 王曉鋒表示,麥德龍除了在中國有96家門店,還在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擁有房地產資產。這十幾年間,中國商業地產租金不斷上揚,商鋪租金每年以5%~8%的速度上漲。更有數據顯示,不少租賃期滿的大賣場,續租價最高甚至是原有租金的8倍。 |
原標題:頻繁“被出售” 麥德龍為何在中國屢次受挫?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