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完成“肆意”擴張后,盒馬不得不將步伐慢下來。 一是,“大環境”不好,大“生鮮店”盈利越來越難;二是,“金主爸爸”阿里對盒馬有更多的“要求和希冀”。 今年以來,盒馬總裁侯毅不再主動提起大海鮮的性感,也不再以開店速度和數量作為重點口號,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四小”模式的并行發展,盒馬正在從以生鮮為核心品類,轉而到全品類、多業態的戰略布局中。 盡管有些“大面積撒網,而后重點培養”的思路在,但盒馬卻強調,這在面對下沉市場和不同消費者生鮮消費習慣的巨大差異性,所深思熟慮出的結果。 近200家門店和與傳統零售拉開一倍的坪效成績,讓盒馬成為大賣場零售業態中的佼佼者,但面對持續虧損和“獨立”的事實,盒馬又為零售業講出了新的故事。 這一次,企圖在小業態中用新身份來“畢其功于一役”,看似拼了,實則是不得不換道奔跑。 1 三年間,以“超市+餐飲”的模式成功撬動了北京和上海的零售業,或許是讓盒馬擁有更多底氣探索其他共存業態的原因所在,抑或是金主阿里的背后支持,才能夠“狂妄”的構建分層零售體系和精細化運營不同商圈。 在《靈獸》看來,最初以海鮮作為噱頭,意在收割年輕的生鮮消費群體。在經歷擴張后,盒馬由于定位受限,在舍命狂奔開出近200家門店后,目標消費群體依然集中在新中產。 更可怕的是,盒馬鮮生的模式僅僅能夠在一線城市“跑通”,對于價格敏感的三四線及以后的城市,以及“海鮮泛濫”的沿海城市并非受用,甚至盒馬想要在區域零售龍頭企業的眼皮下分一杯羹,更是難上加難。 總之,在前有狼后有虎的零售業中,盒馬到了選擇狂奔方向的岔路口。 這場零售長跑中,4000平方米的大店盒馬鮮生,顯然率先為盒馬跑出一條“康莊大道”,但接下來仍是長路漫漫。 今年4月,“以面銷為核心的菜場形式電商——盒馬菜市”接連在多地開業,似乎這是盒馬探索新跑道的第一槍,也是侯毅口中未來五大零售業態之一。 記者實地探訪“盒馬菜市”北京店發現,相比盒馬鮮生,在店內縮減了餐飲區面積,引進蔬菜、水果、蛋禽和肉類四類散裝系列,從而減少包裝成本;增加“鮮制現售”的商品和消費者溝通,為煙火氣增磚加瓦。 而盒馬菜市在商品結構上也做出了改變,同類商品在選品上擁有一定的價格差。從中能夠看出,盒馬一方面想要贏得中老年人消費者,另一方面也不愿摒棄中端消費群體。 如果說,盒馬鮮生最初的目標想要用餐飲,將新中產消費群體引到店內,那新業態盒馬菜市從選址到選品,則是收割中老年群體和全職主婦。 除此之外,白領市場也是盒馬想要握在手中的消費群體。前不久,盒馬便利店業態Pick’n Go在上海亮相,以手機下單到店自提的模式,Pick’n Go解決便利店早餐排隊的問題。 在《靈獸》看來,Pick’n Go或許將取代盒馬的F2便利店業態,因為在2017年初次嘗試后,F2在業內便毫無聲音,而便利店市場無論是外資、新型還是傳統品牌,都在快速搶占市場,盒馬如果將過多的精力,消耗在逐漸成熟的業態中,也許是得不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前置倉”業態作為假想敵的盒馬,也順勢推出前置倉模式的盒馬小站。要知道,過去侯毅曾多次向“前置倉”提出耗損大、不能盈利的質疑,但由于成本相對較低、復制快的特點,讓盒馬也不得不頂著“打臉”的風險嘗試。 對于盒馬多業態未來的發展方向,盒馬可能將繼續在生鮮品類加碼,通過距離消費者更近、更快的購物體驗作為核心競爭力,從而搶占更多市場。 過去,盒馬鮮生的選址和商品力以及定位,都在為新中產扮演大賣場的角色,4000平方米的面積并非能夠稱之為社區店,以至于在盒馬鮮生的發展中,無法形成更密集的門店網絡。 進入2019年,侯毅多次強調想要定位稍低一點兒的業態,下沉到社區里,意在通過探索更多、更小的業態,縮短門店與社區之間的距離,成為盒馬的戰略目標。 盒馬將消費群體進行劃分,在不同消費場景下,構建五大業態形成整個的流量閉環,以此來滿足消費者到店、到家的需求。 2 向下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中,是盒馬多業態發展的初衷。但在大店模式上“游刃有余”的盒馬,似乎在小業態上并沒有清晰的思路,畢竟,這條路上還沒有特別成功的樣板。 京東7FRESH副總裁王敬曾透露,今年下半年,7FRESH將開出兩種創新型業態,服務于社區消費者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的七鮮生活,以及服務于寫字樓白領面積在1000平方米的七范兒,主要滿足白領的餐飲水果、雜百等消費需求。未來也將推出其他兩種業態。 而零售業“老司機”永輝,更是提早喊出“更多永輝業態下沉社區”的口號,并且永輝幾乎沒有停下向外探索的速度。 據永輝超市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永輝超市進入19個省市市場,新開mini店93家,簽約146家,總計239家。永輝方面透露,今年mini店將開至上千家。 |
原標題:盒馬“換道奔跑” 構建五大業態形成流量閉環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