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稅、苛扣勞工、種族歧視、品牌,不負責任的叛逃,這些問題最近相繼在時尚圈中出現。以設計師個體為形態的時裝屋早已成為了融合多方利益的時尚品牌,其在聚集關注度的同時,缺點也會被無限放大。 
杜嘉班納最新發布的2013秋冬廣告大片 杜嘉班納廣告大片的嘲諷意味 就像是為了嘲笑意大利時裝商會和意大利政府一般,意大利時裝品牌杜嘉班納(Dolce&Gabbana)在其最新發布的2013秋冬廣告大片中,不僅請來了如Monica Bellucci、Kate King和Bianca Balti等一眾明星名模助陣,同時還讓名模在片中相繼作出或傲嬌或譏諷或不可置信的表情,仿佛是在對自己近期所遭遇的不公正對待抗議。事實上,就在數日前,這一對來自意大利的設計師組合,正在面臨來自法律的制裁。 也許是早已經感到了一絲危機的苗頭,早在數個月前,設計師就宣布將退出今年米蘭男裝周的官方日程表,將其最新的2014春夏系列移師到倫敦男裝周中發布,為了配合其在倫敦新邦德街55號的男裝新旗艦店開幕。這引起了意大利時裝商會和意大利設計師Giorgio Armani的不滿,“這就像是一次不負責任的叛逃”,Armani這樣評論道。 有的時候,霉運真的能夠傳染,Dolce&Gabbana的內衣系列代言人,這個星球上最著名的球星之一梅西,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點深陷逃稅官司中。但最新的消息是,梅西的律師團隊早已經放棄起訴早早地繳納了1000萬歐元來免除梅西的牢獄之災。 如果說每個人都需要學會“避免重復踏進同一條河流”,那么Dolce&Gabbana從梅西身上需要學會的就是雇用一個靠譜的律師團隊。關于他們逃稅的起訴曠日持久,從今年1月30日的第一次聽證會開始,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不但其公司市值一路下跌,也令許多來自大集團的投資望而卻步。就連在其最新的2014春夏系列的發布會上,也有一名男子裸體奔入秀場中進行抗議,這是品牌還在米蘭做發布時無法想象的光景。 
網絡論壇上用漫畫諷刺Dolce&Gabbana逃稅 事件回放: 該案件的起因是2004年,Dolce&Gabbana將品牌標志和副線D&G品牌出售給盧森堡控股公司Gado Srl,意大利有關部門認定此舉是為了逃避在意大利支付高額稅款,不過這一說法遭到兩位設計師的強烈否認。 對于此指控,設計師此前一直表現得相當無辜,不斷地通過媒體和自己的推特予以否認。但是逃避和否認并不能改變法庭的判決結果。最近,在關于此指控的第八次聽證會上,某個位于米蘭的法庭判處設計師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 20個月的監獄服刑,檢控官稱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他們用極復雜的方式共逃稅款近10億美元。 但是根據意大利的法律規定,這種判決直到最后敲定后才會生效。代表他們的律師聲稱,這項逃稅指控是“悖論中的悖論”,因為他們被指控逃稅的數額甚至已經超過了品牌的盈利。 迪奧前首席設計師的種族歧視 除了杜嘉班納,迪奧的前任首席設計師也問題不斷。自2011年因種族歧視事件被迪奧(Dior)解除首席設計師職位后, 52歲的John Galliano第一次接受媒體訪問,與《名利場》特約編輯Ingrid Sischy進行了一系列廣泛的對話。他談到顛覆他設計師生涯的反猶事件,傾訴童年時期遭受的毆打和嘲弄,回顧他的時裝教育歷程和品位的培養,以及成為成功的“奴隸”之后,如何一步步被帶上癮君子的路。 Sischy如此描繪Galliano的未來:“他開始嘗試重回時尚界。我預測他已經做好迎接第二次職業生涯的準備!痹诓稍L中,John Galliano說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學著如何擺脫有害的情緒,直面生活中出錯的環節,采取措施去彌補——比如閱讀有關(猶太)大屠殺及猶太歷史的書籍,與猶太領袖會面,同時向更廣泛的時尚社區比如零售商伸出橄欖枝,在贖罪的過程中開辟重返工作的路。他用言語與行動為過去兩年的反思和努力佐證,他說:“這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但我確實感激那件事情的發生,它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我重新發現那個小男孩體內對于創作的饑渴,我一度以為自己失去了這種饑渴。我發現還活著。” 缺點被無限放大的時尚業 時尚業的蓬勃發展使時尚品牌在聚集關注度的同時,其缺點也會被無限放大。除了逃稅之外,“血汗工廠(sweatshop)”則是對時尚品牌另一個有力的控訴,從快時尚的零售巨頭到高級的時裝屋,很多品牌都曾面臨對加工業不合法雇傭的指控。如果在GOOGLE上搜索“印度服裝廠大火”這一詞條,會出現“約1800000條結果”,留心關注,幾乎每一年都會有數次相關的新聞報道。不僅是印度,據名為ILRF的機構統計,2005年以來,孟加拉國服裝產業已經造成800多名制衣工人死亡。2008年,一部講述3名非法移民工人控訴Forever21雇傭“血汗工廠”的紀錄片《洛杉磯制造》獲得了第29屆艾美獎的最佳長篇跟蹤報道獎,也將這一現狀推入大眾視野。 一方面,對于實習生和助理來說,得到在名牌時裝屋中的實習機會對他們本來就是“無限榮光”,在實習期間從事繁重的工作而無法得到酬勞的現狀,似乎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另一方面,對于服裝加工廠的工人來說,只憑借著品牌的那些如雷貫耳的字母顯然無法成為他們的“精神酬勞”。就在2012秋冬紐約時裝周剛結束的時候,設計師Alexander Wang被他的前雇員Wenyu Lu告上了法庭,指控連卡佛(Alexander Wang)違反紐約勞工法,未向工人支付加班加時工資,也未保證工人的最低工資額。Wenyu Lu提起的控訴還包括Alexander Wang品牌迫使他在沒有通風、沒有窗戶面積僅為200平方英尺的房間工作長達16小時,其他15位員工也提起了相似控訴。每個原告都要求公司支付5000萬美金賠償金,Wenyu Lu表示自己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工作,引發了視力下降和腎結石等健康問題。 Alexander Wang也許并未從這一事件中吸取到教訓,但是John Galliano早已經開始吞食自己的苦果。在因種族歧視事件,被著名時裝品牌Dior辭退之后,John Galliano 原定于在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執教的一個為期三天的大師講習課程 (masterclass)“SHOW ME EMOTION”突然取消。Parsons 帕森設計學院總裁David E. Van Zandt、 行政院長Tim Marshall、 教務長Joel Towers在三人聯合署名發給學生的郵件中公布了此事。 據稱有學生匿名在全球最大的網絡請愿平臺Change.org發布請愿書要求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帕森設計學院撤除John Galliano的課程。最終,有超過2000名猶太裔學生在網站上抵制John Galliano,這也徹底堵死了后者以教書的方式重新回到時尚行業中的軌跡。這顯然是一個死局。 時尚行業的律師生意吃香 《紐約時報》早就指出了現如今專業法律人士在時尚行業中的重要性。早在數年前,紐約市的Fordham Law School就首次推出了針對時尚界的法律課程,自那之后,這樣的課程成了時尚界人士的必修課,無論是紐約大學還是洛杉磯的Loyola Law School都計劃推出相應的針對性課程滿足時尚人士的法律需求。 時尚法律時下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職業選擇,目前尚未有人記錄在時尚界工作的法律人士數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數量也是不容小覷的。目前,Gibson Dunn是少數幾家專門針對時尚界的律所,而許多品牌也沒有內部的法律咨詢部門,一般都是和專業律所進行合作,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各大品牌都將建立相應的法律部門,應對經營中可能涌現的各個法律問題。 Kolsun聘請了有興趣在時尚界工作的法學院學生在Stuart Weitzman這樣的大型商場實習,而這樣的實習機會讓很多法學院學生最終得到了在時尚品牌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多的法學院學生也開始考慮在時尚界工作的可能性,畢竟時尚界的法律爭端比起一般的法律問題還是有趣很多。
|